2011物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实验7_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础知识梳理 【实验目的】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基础知识梳理 【实验原理】 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发生正碰,若碰前m1运动,m2静止,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应有:m1v1=m1v′1+m2v′2因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只要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落地 图6-4-1 基础知识梳理 前运动的时间就相同,则小球的水平速度若用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所以只要测出小球的质量及两球碰撞前后飞出的水平距离,代入公式就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m1OP=m1OM+m2ON,式中OP、OM和ON的意义如图6-4-1所示. 基础知识梳理 【实验器材】 斜槽、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球两个、重垂线一条、白纸、复写纸、天平一台、刻度尺、圆规、三角板. 基础知识梳理 【实验步骤】 1.先用天平测出小球质量m1、m2. 2.按图6-4-2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切线水平,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调节实验装置使两小球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图6-4-2 基础知识梳理 且碰撞瞬间,入射球与被碰球的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以确保正碰后的速度方向水平. 3.在地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4.在白纸上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基础知识梳理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P. 6.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使它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N. 基础知识梳理 7.用刻度尺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 8.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核心要点突破 一、误差分析 实验中发现碰撞后系统(m1、m2)水平方向的总动量小于碰撞前系统水平方向的总动量,误差主要来源于: 1.难做到准确的正碰,则误差较大;斜槽末端若不水平,则得不到准确的平抛运动而造成误差. 2.O、P、M、N各点定位不准确,测量和作图有偏差. 核心要点突破 二、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两个小球质量不同,一定是质量大的作入射球,质量小的作被碰球,如果用质量小的与质量大的相碰,则质量小的球可能被反弹,这样就不能准确测定入射小球碰后的速度. 2.该实验要确保斜槽末端水平.检验是否水平的方法是:将小球轻轻放在斜槽末端的水平部分的任一位置,若小球均能保持静止,则表明斜槽末端已水平. 核心要点突破 3.保证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且尽可能的让小球的释放点高些. 4.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及白纸的位置始终不变. 5.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m1、m2和OP、OM、ON的对应关系. 高频考点例析 某同学用图6-4-3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 题型一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例1 高频考点例析 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6-4-3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高频考点例析 图6-4-3 高频考点例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 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_______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高频考点例析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与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解析】 (1)用最小的圆将所有点圈在里面,圆心位置即为落点平均位置,找准平均位置,读数时应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面再估读一位.读数为64.7 cm. 高频考点例析 (2)以平抛时间为时间单位,则平抛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等于平抛初速度.设A未碰B,平抛水平位移为sA;A、B相碰后,A、B两球的水平位移分别为sA′、sB′,A、B质量分别为mA、mB,则碰前A的动量可写成mAsA,碰后A、B总动量为mAsA′+mBsB′,要验证动量是否守恒,即验证以上两动量是否相等.所以该实验应测量的物理量有mA、mB、sA、sA′、sB′. 高频考点例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