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试题(附答案).docx
手术室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以下哪种锐器伤最容易导致职业暴露?
A.手术刀片割伤
B.注射器针头刺伤
C.玻璃安瓿割伤
D.缝合针划伤
答案:B。注射器针头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携带病原体的可能性高,刺伤后导致职业暴露风险大。
2.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报告科室负责人
B.挤压伤口
C.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
D.进行伤口消毒
答案:C。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可及时清除污染,是发生职业暴露后首要采取的措施。
3.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应在()小时内开始,最好在()小时内实施。
A.24,12
B.48,24
C.72,24
D.72,4
答案:C。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应在72小时内开始,最好在24小时内实施。
4.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中,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刺激性的是:
A.碘伏
B.酒精
C.戊二醛
D.新洁尔灭
答案:C。戊二醛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刺激性,使用时需做好防护。
5.为预防手术中患者血液喷溅导致的职业暴露,应佩戴:
A.普通口罩
B.外科口罩
C.医用防护口罩
D.防护面罩
答案:D。防护面罩能有效防止血液等喷溅到面部,预防职业暴露。
6.手术室空气消毒常用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
B.臭氧消毒
C.过氧乙酸熏蒸
D.以上都是
答案:D。紫外线照射、臭氧消毒、过氧乙酸熏蒸都是手术室空气消毒常用方法。
7.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A.6
B.12
C.24
D.48
答案:C。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8.以下哪种防护用品不属于标准预防的范畴?
A.护目镜
B.隔离衣
C.鞋套
D.听诊器
答案:D。听诊器不属于标准预防中用于防护的用品,护目镜、隔离衣、鞋套都属于标准预防范畴。
9.手术室职业暴露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接触传播
答案:C。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手术室中锐器伤等导致的血液接触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10.手术中使用的高频电刀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
A.噪声
B.辐射
C.气溶胶
D.以上都是
答案:D。高频电刀使用时会产生噪声、辐射和气溶胶,对人体有潜在危害。
1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在()内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答案:B。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在24小时内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
12.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损伤性废物?
A.医用针头
B.手术刀
C.玻璃安瓿
D.废弃的血袋
答案:D。废弃的血袋属于感染性废物,医用针头、手术刀、玻璃安瓿属于损伤性废物。
13.手术室护士在进行手术配合时,应遵循的无菌原则不包括:
A.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B.保持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
C.手术人员的手可以接触有菌物品
D.手术切口周围应铺无菌巾
答案:C。手术人员的手必须保持无菌,不能接触有菌物品,A、B、D选项都是无菌原则的内容。
14.为防止手术中气溶胶传播疾病,手术室应保持良好的()。
A.温度
B.湿度
C.通风
D.采光
答案:C。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手术室中气溶胶的浓度,防止疾病传播。
15.手术室职业暴露后,对暴露源的检测不包括以下哪种病原体?
A.艾滋病病毒
B.乙肝病毒
C.流感病毒
D.丙肝病毒
答案:C。手术室职业暴露后对暴露源主要检测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血源传播病原体,流感病毒一般不涉及。
16.手术中使用的麻醉废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
A.刺激呼吸道
B.影响神经系统
C.损害肝脏
D.以上都是
答案:D。麻醉废气对人体的呼吸道、神经系统、肝脏等都可能造成损害。
17.以下哪种防护措施不能有效预防手术室职业暴露?
A.不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
B.正确使用锐器盒
C.规范进行手术操作
D.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答案:A。不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会大大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B、C、D选项都是有效预防措施。
18.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化疗药物时,应佩戴()。
A.普通手套
B.乳胶手套
C.双层手套(内层乳胶手套,外层PVC手套)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接触化疗药物时应佩戴双层手套(内层乳胶手套,外层PVC手套)以加强防护。
19.发生职业暴露后,对伤口进行消毒时,可选用的消毒剂是:
A.生理盐水
B.碘伏
C.过氧化氢
D.以上都可以
答案:B。碘伏可用于伤口消毒,生理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