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师编复习计划.doc

发布:2016-12-29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复习计划(三个月) 一 、基础阶段(约2个月) 基础牢固才能保证之后的复习事半功倍,必须不断的复习,在量变积累中向前推进质变的可能——即周而复始的检验并前进,最终达到质的飞跃。计划如下: 1、结合讲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练习课后错误的题目(约15天) 第一轮复习不要只想着要去背什么,或者只抓重难点,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点的扫盲上,因此,建议把所有章节看一遍,理解并掌握内在的逻辑体系,可以自己尝试着梳理知识点,最终能够合上书复述书中的所有内容就达到复习的效果了,如果不行就再系统的复习一变,教育综合理论看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效果必须反复的看书和复习,并且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又要注意加深对重点知识深度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和当前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知识。 复习建议:(1)制定周循环学习计划——周循环学习法是把一周学习量提前做计划,并循环反复的学习方法。制定周一到周六的学习计划,完成,万一没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补充学习,以便于系统管理学习进度。 例题1: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人物思想的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他把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提醒:对于此类重点人物的复习,切不可只抓某一个点,应该把这些重点人物的贡献做一个总结和梳理,综合记忆。比如赫尔巴特除了“教育性教学”,他的三个中心、四段教学法都是招教考试中考察的重点,并且可以将杜威和赫尔巴特做对比进行记忆,这样就可以逐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例题2:胡老师抱怨她班上的学生:“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喊大叫,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____观点来加以解释。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给予惩罚 D 消迟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负强化的知识点以及强化和惩罚的区别。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许多考生在遇见这道题时常会混淆强化和惩罚,没有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别,见下图: 行为发生概率增加 行为发生概率减少 呈现刺激 正强化 惩罚 消除刺激 负强化 题干中说“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只要是行为频率的增加即可判定是强化,在看题干中说“我对他们大喊大叫”,即增加一个刺激,所以判断是正强化。 提醒:面对此类易混淆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紧抓关键词,着重区分每个概念的核心观点,以便在做题过程中可以迅速拨开云雾,找出差别。 在复习或做题过程中无论问题出现在哪里,切不可。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要夯实基础,倾向重点。每一个复习阶段,都应该在复习计划中突出重点 提醒:教育学一共11章的内容,有很多考生之前没有学过教育学的相关内容,在刚接触教育学的知识时难免会感到内容很多,不成系统,显得困难重重,借助思维导图就可以使繁杂的知识点豁然清晰。11章的内容看似很多,其实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如上图,分别是宏观教育原理、中观教育系统和微观教育实践,然后考生再根据这三大部分内容进行章节整理,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二)下图是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思维导图 提醒:思维导图可以帮助考生将知识点建立一个直观的认识,标出重难点,方便记忆。 招教考试的形势整体趋向灵活,零碎的记忆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正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才能灵活运用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3、做分章节练习题(题库)(约30天) 复习属于强化阶段。这个阶段不能仅停留在复习上而应该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开始不但要准备近年的真题集,而且还要准备一本与之配套的权威的解析资料。从题型考查特点是这个复习计划中的又一个目标。 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柏拉图《理想国》中关于“洞穴中的囚徒”这一思想的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的不同及相关问题,人们一般称之为洞穴喻。希望以最大的激情投入复习,把所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点掌握牢固,,在后期冲刺会手忙脚乱、负担过重。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每一都有成败与得失,每一次都会有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这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自己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检测,通过,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有没有真正掌握,发现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