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3作文指导:审题立意.ppt

发布:2017-04-16约4.8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高考作文评卷补充细则: 4.“基本符合题意”的文章,表达项最多在一等下限记分,发展等级不能超过8分。 5.偏离题意的文章,内容项在四等记分,表达项一般不超过三等记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按照这个评分标准,2011年偏离题意的文章撑死了只能评15分。; 文有七戒,曰:旨戒杂,气戒破,局戒乱,语戒习,字戒僻,详略戒适宜,是非戒失实。 ——[清]刘熙载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清]王夫之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唐]杜牧; 文章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严重偏离题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到顶也不会超过15分,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说,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 审题,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乎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对命题意图要求的理解不能有偏差。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审明概念   题目或题干中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常常会失之千里。;35、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要求:   ①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②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③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④不少于600字。  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 战胜脆弱; 有的考生写脚被锈钉子扎了如何如何,有的考生写从学校回家赶夜路如何如何不怕,这些都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顽强、勇敢之类,构不成心理压力,不产生心理压力,就谈不上心理承受。;诚信 意气 格调 买镜 脸 肩膀 让生命成为一本好书 ;⒉ 审明主旨    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题眼不明,就会造成文章中心不明。;1996年根据提供的两幅漫画写 《我更喜欢漫画〈    〉》; 题眼在“喜欢”,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得喜欢,“喜欢”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在阐述某漫画的佳处——你喜欢的理由;“更”则确定了要对两幅漫画进行比较。;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文章。 “假如”是基本前提,也就是说,文章必须写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可能带来的后果,有考生没有审明这一主旨,全文写记忆移植的不可能性、荒诞性,文字功夫相当好,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违背了命题主旨,分数是上不去的。;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文章。 “假如”是基本前提,也就是说,文章必须写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可能带来的后果,有考生没有审明这一主旨,全文写记忆移植的不可能性、荒诞性,文字功夫相当好,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违背了命题主旨,分数是上不去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中心词“一幕”只是写作范围,修饰语“激动人心”是题眼。;材料作文则要把握散见于题干和材料中的一些关键性词语,如1992年全国卷题干要求是:“⑴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 记叙的重点当在“怎样回来清理”,也就是说,主旨在“怎样回来”的思想斗争过程,而不是回来“怎样清理”的清理过程。;⒊ 审明关系    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或事理、事物并存,那么,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突出主旨以及文章结构详略得当。;树木?森林?气候 三者递进为形成条件,反过来又递进为影响条件,构成了递进型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链形关系,但是,链根在个体,文章应着重阐明的关键是“从自我做起”。;清流与活源 题自“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脱出,“清流”依存于“活源”,“活源”是根本,文章应重在阐述“活源”所喻之本体的根本作用(如喻为“创作与生活”的话,侧重在阐明生活的根本性作用)。;⒋ 审明题材 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跳离限制,就会有“不符合题意”之失。命题对取材范围的限制,一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及材料的性质、类别、范畴等方面。;如前所例1998年要求“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这里对取材范围就作了两个重要限制:人称对象是作者“自己”;材料性质是“心理承受力”。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