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校视唱中民族化音乐元素缺失.doc

发布:2017-08-12约2.5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校视唱中民族化音乐元素缺失视唱曲是学习所有音乐曲目的基础,是学习者接触音乐旋律、了解曲调风格的第一体验。通过对视唱曲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习者在音准、节奏、节拍等识谱方面的能力,而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视唱曲,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音乐之初即能对音乐内在的语言、情感有更深的了解和领悟。 一、民族化音乐元素在视唱教材中的缺失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基础学科起源于欧洲,其雏形是由法国理论家圭多·阿雷蒂努斯(约997一1050年)为教会的唱诗班开设的歌唱训练。该学科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及音乐技能被大家视为通往神圣音乐殿堂高峰之必要条件。在我国,视唱练耳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早期的视唱练耳课程就是专门为传授和训练西方音乐理论和技能而开设的。然而,视唱练耳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唱曲中民族化音乐元素缺失严重。虽然,我国现行的视唱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加入了民族音乐的素材,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教材民族化的问题。笔者以国内的3所专业音乐学院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各院校视唱教材的特点及民族音乐元素在其中的比重。 (一)教材的选用及特点 1.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选用的主干视唱教材是法国雷蒙恩、卡卢力编著的《视唱教程》,该教材完美地体现了欧洲古典音乐的风格特征,收录有大量古典及近代作曲家的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及四声部作品,视唱旋律优美、完整,并带有伴奏谱。这套教程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视唱练习教程,更成为一部音乐作品集,每一首作品都是严谨、优美、流畅的音乐小品。该教材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很多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的视唱教学中。但是这部外来教材缺少我国的民族音乐元素。 2.西安音乐学院(西北地区音乐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使用的主干视唱教材是西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编写的《单声部视唱》上、下册,该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巴洛克、古典、浪漫派时期的外国音乐作品,而且吸收了优秀的中国音乐创作作品、中国民歌、民族民间音乐等。与中央音乐学院选用的法国《视唱教程》相比,该教材使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培养起民族调式音感,积累民族音乐语言。然而,在该教材的多声部作品中,中国音乐的比例相对较小。 3.武汉音乐学院(华中地区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使用的主干视唱教材是武汉音乐学院刘永平教授编著的《调性视唱教程》,共4册。与西安音乐学院的视唱教材相比,武汉音乐学院把民族调式单独列为一节进行训练,分别列出了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并在谱例中涉及清乐、雅乐、燕乐三种调式音阶。可以说,这不仅是该校视唱教材的一大特点,也是全国视唱教材民族化发展的一个突破。 (二)教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杜亚雄在其文章《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和教学》中将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分类,即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他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上面3所具有代表性的专业音乐院校中,除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法国视唱教程没有中国音乐元素外,另外两所院校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我国传统音乐。而且,相似的是,涉及的类别以民间音乐中的民间歌曲为主,我国传统音乐的其他类别,即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等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这也造成了传统音乐内部比例的失衡。 二、视唱练耳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教育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聪明、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在其漫长的文化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学习一个民族的音乐、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元素不仅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明,而且可以通过学习不同民族音乐的节拍、旋律、和声等建立多样的音乐思维、音乐情感。 由于视唱练耳课程本身的历史原因,视唱教学一直充当着西方音乐的鼓吹手。学生可以熟练视唱西洋大小调却在视唱我国传统音乐时结结巴巴;可以对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了如指掌,却分不清我国传统戏曲的种类,这不能不让人担忧。 三、在视唱曲中融入民族化音乐元素所面临的问题 对视唱曲严重“西化”问题的认识并非始于今日,然而,如何解决该问题却一直没有有效的答案。原因有三点:1.中国传统音乐的收集与整理。已出版的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音响与谱例的书籍、资料不少,但多以民间音乐为主,其他中国传统音乐类别的资料相对较少,这为全面地了解、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收集与整理是视唱练耳教学工作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2.中国传统音乐的筛选与截选。在可收集到的中国传统音乐资料中,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作为视唱练耳教学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