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的正确解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体检报告的正确解读
篇一:
如何正确解读体检报告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如今参加健康体检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拿到体检报告时,对那些长串的专业术语、数据、指标等看不明白,不能正确了解自己体检结果反映出的健康状况,因此,自我了解一些医学常识,对解读体检报告还是有益的。 一次结果异常不能下诊断 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有些指标常常处于动态之中,体检检测到的是一个瞬间的数值,不能因为仅仅一次的体检结果就给自己健康盲目下结论。例如:
人的血压是波动的,体检记录的是瞬间血压。成人正常血压是<12?0/?80?mm?Hg?。在未用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如果没有既往病史,即使达到高血压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也不能根据这一次的血压确定为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在正常范围内,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同样,一次空腹血糖超过7mm?I/?L,也不能诊断为糖尿病,而需要复查及进一步做餐后两小时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诊断。 阴性不等于没病,阳性不等于有病 因为所有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且受选取的体检项目所限,还有医学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所以体检报告中没有指标“异常”也并不代表“完全健康”。体检报告上的某些指标“异常”也并不等于就有病,也有多种情况,要针对性地分析,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同时也不能排除假阳性、假阴性的存在,需要医生结合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勿凭主观判断身体情况 有些人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某些测定值超出了正常值最高值,便自行对号入座,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其实,医生下诊断前要具备三个步骤。检查是最基础的,还有询问症状以及病史,多种结果结合在一起之后,医生才能下诊断。所以体检者不能单凭一个数值来给自己的身体下诊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体检结果,比如,体检当天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这一段时期内的生活习惯让身体状况出现异常改变等都会影响结果。例如:
肝功能异常,很多人就认为自己得了肝炎,害怕有传染性,其实,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嗜酒、肥胖、脂肪肝、服药、休息不好、精神压力大等都会对肝功能检查造成影响。这种情况,最好是先调养身体一段时间后,再做一次检查。在调理期间,要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于劳累,尽量清淡饮食。如果再次检查仍然偏高,需要及时就医。 对比历年数值找隐患 体检报告中有测定值和参考范围,很多人认为测定值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不管了,其实,如果测定值在正常值的临界状态,或每年持续升高,则需要引起注意。此时若及时干预还有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可能恢复正常。但若放任其恶化下去,很可能就变成疾病。 要重视后续检查 解读体检报告时,往往会出现“进一步检查”、 “?定期检查”等词语,很多人认为这些都差不多一个意思。“进一步检查”是对诊断进行进一步明确,如胸片有阴影,但是不能确诊,医生则可能建议拍CT?或者进一步治疗;“定期检查”则是每隔一段时间,做这项检查,看看有无明显增大或迅速升高,通过监视、跟踪,寻求确定的证据或排除的证据,做到心中有数,有病早看,无病早防。 养成保存体检报告的习惯 即使每年都没问题,也该把以往的体检报告好好保存起来,以供每年的体检报告对比参考,通过对比能够直观地了解此次健康检查与历年的有何不同,又有哪些新异常,便于及时提醒自己正确认识疾病的危险信号。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健康管理客户服务中心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