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0-2023历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docx

发布:2024-11-17约1.12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2023历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0题)

1.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2.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图)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瓷器分类中的(???)

A.白瓷系列

B.青瓷系列

C.青花瓷系列

D.珐琅瓷系列

3.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4.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5.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韩非子》

材料二?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其孙)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大明律》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会器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4分)

(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两项主要成就。(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4分)

7.1734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英国书简》中写道:“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这主要基于(???)

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8.“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9.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这是为了()

A.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

B.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了解世界

C.获取商业利益而贿赂腐败的清政府

D.资助财政万分窘迫的清政府

10.黑格尔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