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2(岳麓版必修二).ppt
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1)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2)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3)农业的相对落后; 4)斯大林的逝世。 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 评价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工业)。 但是,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的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失败的原因 1)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2)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 3)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4)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 探究: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么
2019-07-15 约4.43千字 51页 立即下载
-
即墨四中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pptx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要求:复习重点:三次改革失败的原因和对改革的评价(宜细不宜粗)复习难点: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改革的内容只要掌握住关键词即可,宜粗不宜细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 历程2、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回顾第14课内容,想一想: 斯大林模式存在着哪些严重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提高缓慢③伤农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长期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再想一想: 斯大林模式存在着严重弊端
2021-09-16 约3.77千字 24页 立即下载
-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祥解.ppt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其人其事 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俄国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而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把斯大林“焚尸扬灰”、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酷爱“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 成效见课本小字部分 勃列日涅夫其人其事 1964-1982年任苏共
2017-08-22 约2.72千字 21页 立即下载
-
《历史第课_苏联的经济改革_课件(岳麓版必修二)》.ppt
赫鲁晓夫(任期:1953—1964)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赫鲁晓夫改革;1913—1955年俄国和苏联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甲类)和消费资料(乙类)所占比例:;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时, 皮鞋产量仅163.6
2018-11-12 约2.19千字 50页 立即下载
-
(水滴系列)高中历史 第17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 岳麓版必修2.docx
(水滴系列)高中历史第17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岳麓版必修2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苏联在二战后为摆脱困境而进行的经济改革,理解改革的过程、措施及其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苏联在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时间、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其对苏联经济的影响。
-重点二: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措施及影响。强调学生理
2025-03-26 约2.65千字 3页 立即下载
-
(水滴系列)高中历史 第17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 岳麓版必修2.docx
(水滴系列)高中历史第17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岳麓版必修2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为主题,结合岳麓版必修2教材,通过分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的经济改革措施及其成效,引导学生理解苏联经济改革的历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设计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苏联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提升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比不同改革措施的效果,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
2025-02-26 约2.93千字 4页 立即下载
-
(水滴系列)高中历史 第17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实录 岳麓版必修2.docx
(水滴系列)高中历史第17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实录岳麓版必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苏联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时期的经济改革,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解读历史的能力,通过分析苏联经济改革的历史材料,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
2025-04-18 约4.88千字 8页 立即下载
-
2013版状元360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2 第17课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ppt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 *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
2017-06-02 约小于1千字 18页 立即下载
-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x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时代,苏联经济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中央;1953;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1953年为斯大林送葬;1.背景:;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1961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3、结果:;4、失败的原因:;赫鲁晓夫宣称苏联的共产主义是家家都能吃上“土豆炖牛肉”;苏联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到:“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而且也是其性格的牺牲者。”;黑白相间的构图,代表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的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赫鲁晓夫改革的深远意义
2025-03-10 约4.49千字 37页 立即下载
-
17课 《苏联经济改革》课件.ppt
第17课 苏联经济改革;赫鲁晓夫(任期:1953—1964)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一.赫鲁晓夫改革;(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时, 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2.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
2017-08-08 约1.81千字 47页 立即下载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2教学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
PAGE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通过对问题“三夫”改革失败缘由的问题分析,培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生疏“三夫”改革的异同。(2)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客观分析“三夫”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失败缘由。(3)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生疏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受一个不断探究反复试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生疏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引导学生联系中国的实际,生疏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简单性、困难性与曲折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
2025-03-26 约2千字 3页 立即下载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pdf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习目标精准导航]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驾驭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夫改革的基
尔巴夫改革的基本状况及各自特点。
本历程,相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困难性、艰难
2.相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困难性、艰难性、曲
性和曲折性。
折性。
禳前囱是ffissai就理•立披巧亿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为突出。
(2)赫鲁晓夫执政。
2.措施
(1)农业: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肯定数量的白辿
和饲养肯定数量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
2025-02-26 约1.42万字 12页 立即下载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1教学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
PAGE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材版本
岳麓版
授课题目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生疏社会主义改革的简单性、困难性和曲折性。
教材分析
横向:
1.本课位于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7课,岳麓版相比于其他版本多史料,内容详尽,但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和扩展;对于一些问题要围绕教材开放具体的分析;进行总结归纳,梳理清楚学问脉络。
2.第一部分是“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把握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成效及其局限性;其次部分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应把握勃列日涅夫前期在工业上推行的“新经济体制”及其效果以及农业改革措施,及
2025-03-28 约6.78千字 11页 立即下载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
PAGE
《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学课题: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教学设计思想
1.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擅长思考,理性思维力量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学问的把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肯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肯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进展特征,也利于培育和提高其历史思维力量。
2.教材分析
苏联的经济改革是影响人类历史进展进程的重大大事。在此以前苏联凭借自身实力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世界上两大阵营对立的局面
2025-03-24 约3.47千字 4页 立即下载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PAGE
课时素养评价十七苏联的经济改革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1946年后,由于苏联政府不断增加自留地的农业税额,农民不堪重税,纷纷砍掉自家果树,杀掉喂养的牛猪。为减轻农民负担,赫鲁晓夫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A.鼓舞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种植
B.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C.允许庄员拥有肯定自留地
D.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解析】选B。政府增加自留地的农业税额,导致农民破坏农业生产资料,在此背景下,赫鲁晓夫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减轻农民负担,故B正确;荒地不属于农民的自留地,故A排解;允许庄员保留自留地并不会实现庄员负担减轻,排解C;D与农民
2025-04-04 约3.13千字 4页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