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赵xx一般心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赵某一般心理
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
引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离开无毒环境(强制隔离戒毒所), 重新回归社会时,大多数戒毒者对自己戒除毒瘾抱着很大希望和决心,小心翼翼保持着自己的戒毒操守。但是,吸毒者经常处于一个或大或小的“毒友”圈子,一般都会受到“毒友”的影响和刺激,产生“吸最后一口,以后永远不再吸了”的自我安慰想法,结果是又一次陷入“吸最后一次”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使先前的努力在“毒友”的引诱下化为泡影。再次复吸给事业、家庭、亲人带来的伤害又使吸毒者陷入悔恨和自责的负性情绪中,以致自己不能解脱。
一、来访者基本信息:赵某,男,37岁,已婚,初中文化,汉族,二进宫学员,家中姐弟四人,其排行老四。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1993年开始吸食毒品(海洛因),1997年6月被决定劳动教养戒毒(在劳教四大队),2000年1月劳动教养期满解教出所。解教后巩固戒断毒瘾长达7年,2007年再次复吸,2011年5月投送我所强制隔离戒毒(在戒毒三大队)。
二、来访者主诉
一段时间以来入睡困难,白天情绪烦躁,听到其他学员大声说话烦躁情绪加重,不愿与人沟通,情绪郁闷,睡不着时总想以前发生的事情和出所后会遇到的难处。戒断毒瘾这几年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岳父家的亲朋也接纳了我。现在我自由没有了,出所后一无所有,我没脸面对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岳父家的人,戒毒后他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以后他们都不会再信任我。我这次强戒除了妻子其他亲人没有一个来接见我。这样反复的想,想的很细,经常几个小时都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幻想中,自我感觉这样不好,主动去控制,可是一会儿又回到刚才想的问题上来,做事情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对许多事情提不起兴趣。
咨询民警观察和分管民警反应
咨询民警观察:该来访者求助愿望强烈,交流时主动诉说,语速适中,表情达意恰到好处,穿着干净整齐,内心较有思想。
分管民警反映:该学员日常管理中能做到遵规守纪,服从教育矫治的安排,习艺劳动表现积极。近几日情绪变化大,处于一种低迷伤感,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的状态。
四、心理评估和诊断
赵某出现上述症状时间较短,为近期发生,自己能找到明显原因,内容尚未泛化。其情感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强度不大,对自身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症状有充分的自知力,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是一致的,能够很现实的分析自己复吸的利弊,思维合乎逻辑,感到痛苦,希望得到帮助解决问题,属于一般性心理问题。具体原因是复吸引发趋避式冲突进而导致混合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心理咨询目标
依据以上评估诊断,同来访者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同来访者之间建立平等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其澄清自身心理冲突,摆脱对自身现状的过分关注以及由此产生的将存在问题无限放大的心理暗示,鼓励其作出新的有效行为,树立信心,重新开始,并且掌握一定的全身放松及情绪调节方法技巧,改善睡眠质量,缓解郁闷烦躁等负性情绪。
长期目标:增强来访者应对挫折逆境的能力,实现自我成长,锻炼意志,在危机中看到生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六、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赵某主动申请心理咨询,在三大队心理咨询室见到咨询民警礼貌的问好,通过摄入性会谈了解了基本情况,赵某每天睡不着时反复想的均是以前发生的一些生活事件和出所后面临的种种困难,如被家庭和社会厌弃、或婚姻破裂、或朋友躲避、或就业无望等。赵某内心渴望亲情、希望家庭幸福、自己事业有成。由于没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再次复吸伤害了自己的亲人,毁了自己的事业前程。悔恨失望又无法挽回,与亲人沟通的情感需求在现实环境中不能充分满足,压力和郁闷情绪得不到适当宣泄,懊悔和深深的自责使其体验到迷茫、烦躁和心境低落等复杂情绪,长时期沉浸在低迷伤感的情绪中,大脑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发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影响其睡眠质量。苦思冥想、烦躁情绪与睡眠不好形成恶性循环。
第一次咨询中咨询民警获取了求助学员赵某的相关信息,对其目前的身心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在会谈中我体验到赵某改变现状的愿望较强烈。
结束咨询时我给他留了作业,要求其对经常反复想的问题进行整理,下次咨询时我们来共同讨论。
第二次咨询
求助学员赵某主诉2000年解教回家,我决心戒断毒瘾,父母托人给我介绍了女朋友,我们相处很好,后来女朋友的父母知道我有吸毒史后坚决反对我们继续相处,那时我非常害怕,担心情感挫折使我对生活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再次复吸,女朋友坚信我可以戒断毒瘾,顶着父母亲朋的反对和我结了婚,当时我心怀感恩,下决心为了妻子和关心我的父母,我不但要戒断毒瘾还要干出一翻事业。结婚后不久,由于住处没有变,以前的毒友接踵而至,有的打电话邀我一起去“玩”,有的是来借钱,有的是打着做生意的幌子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