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培训-讲稿一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宏观运行.ppt

发布:2018-02-12约7.6千字共5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宏观运行 陆磊 华泰联合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10年3月,成都 引言:观点、政策、方法论和哲学 上帝把宏观经济学家派到地球上,并不是让他们去构想和检验精美的理论,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他扔给我们的问题绝非小事。 ——曼昆 宏观经济分析的根本差异是哲学(世界观)的差异,宏观经济学派的根本争论无非是经世致用(曾孟)和无为而治(黄老)的争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本人自1989-2010年的学习体会 凯恩斯主义革命 新古典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综合与纷争 凯恩斯主义革命(The Keynesian Revolution) “宏观经济学”第一次出现在学术文献中是20世纪40年代(Klein, Macroeconomics and the Theory of Rational Behavior, Econometrica, 1946),尽管其研究的通货膨胀、失业、增长和经济周期很早就引起学者关注 David Hume,“of Money” 1752 Arthur Pigou,“Industrial Fluctuation”,1927 危机才是宏观经济学崛起的根本原因 1933年,美国失业率为25%,真实GDP比1929年下降31% Klein、Modigliani、Solow、Samuelson和Tobin等人都承认,大萧条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关键事件 凯恩斯主义革命(The Keynesian Revolution) Keynes的《通论》是探讨当时形势的学术焦点 Tobin在20世纪30-40年代在哈佛读书,其记载是“尽管资深教师大多抱有敌意,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对凯恩斯的书趋之若骛” 30年代,凯恩斯的引用率与Marshall并列 40年代,凯恩斯居第二,仅次于Hicks 1966-1986,凯恩斯仍居第14位 1937年,Hicks提出了IS-LM模型 凯恩斯主义革命(The Keynesian Revolution) Klein等计量经济学家开发可以用于数据检验和政策分析的实用模型,其中,Modigliani等开发的MPS(MIT-Penn-SSRC)模型被美联储沿用至今 其主流观点简洁有效: IS曲线反映财政政策和GDP的构成关系 LM曲线反映货币供求和利率 Philips曲线反映价格水平如何随经济变化 新古典主义(The New Classicals) 第一次浪潮:货币主义 1963年,Friedman和Schwartz的“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不在于私人部门,而在货币政策失当。政策制定者只要按简单规则办事,不给经济活动制造麻烦就很不错了 1968年,Friedman在美国经济学会主席的就任演讲中指出,失业率和通胀率反向波动的Philips曲线在长期不存在。只有意外的通胀会降低失业水平,原因在于工人的货币幻觉 新古典主义(The New Classicals) 第二次浪潮:理性预期 Lucas,1973年提出:货币政策只有在出乎意料,使人们对相对价格判断不清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Sargent和Wallace,1975年提出:由于存在理性预期,货币政策致力于稳定经济的作用必然失效 新古典主义(The New Classicals) 第三次浪潮:真实商业周期 Kydland和Prescott,1982:商业周期是由于真实因素而非货币因素所导致的 Lucas,1980:“The Death of Keynesian Economics” 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 ) Klein, 1946:“许多新兴的经济模型,特别是商业周期理论都没有密切涉及个体家庭和企业的行为,但这些经济主体的行为绝对是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于是,微观经济学的最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逻辑矛盾调和就成为宏观经济学发展的根本矛盾 第一次发展:“一般不均衡问题”(general disequilibrium):Barro和Grossman 1971 第二次发展:理性预期的引进,证明稳定性政策仍然有必要:Fischer 1977 第三次发展:价格粘性的存在性对市场无法出清的影响,Ball和Romer 1990 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个人价值取向 新古典致力于科学研究,而这种科学恰恰相当于宗教伦理——万物自有规则与看不见的手相一致;理性预期下的一般均衡恰如上帝的安排。新古典学者更多地致力于科学研究:Friedman、Lucas、Sargent等人更多地集中于大学 新凯恩斯主义致力于公共政策,相信人的行为可以改变世界的波动,优化秩序。Fisc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