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案设计与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6 NUMPAGES 1 NUMPAGES 1 PAGE 13 PAGE 6 NUMPAGES 1
PAGE
PAGE 14
区域性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案设计与研究
课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整体综合发展的人,才能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个体发展的基础与核心素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教育是学生生命发展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目标应是为学生奠定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只有从小成为拥有快乐感的孩子,长大才会成为拥有幸福感的人。切实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拥有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成为了现代学校的基本责任。
我校地处上海附城闵行区,伴随着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地域分界渐渐消失,但传统的地区文化背景却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使学生在认识习惯、行为表现以及心理发展需求等方面也形成了农村与城镇融合的地区特征。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处在这样特定环境中的学生的行为、心理方面有着以下的心理困惑:挫折耐受力低下而导致受挫后情绪波动强烈;交往能力不强而出现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认识能力不足而缺乏足够的自信等等。(详见附件一《鹤北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拥有适应地区飞速发展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我们认为必须立足于地区发展特点与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全面系统的辅导与帮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持久、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依据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发展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整体入手,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将现有的心理辅导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途径等进行充分的整合,设计形成系统、全面且操作性强的《鹤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以期通过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提高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形成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提供范例。
研究概况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案设计,探索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和途径,形成适合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的操作体系,为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提供范例。
2、通过我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的实施,帮助小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心理保健水平。
研究内容:
1、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体系的研究。
2、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体系的研究。
3、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操作体系的实践。
4、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评价方法的研究。
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以及文献法等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本校一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1、3-2001、8)
(1)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文献资料研究。
(2)建立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
(3)设计问卷调查,对我校心理健康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4)形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状调查报告。
2、实施阶段(2001、9-2003、8)
(1)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基本原则。
(2)制定我校心理健康活动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
(3)设计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4)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实践研究。
(5)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探索。
3、总结阶段(2003、9-2003、11)
(1)资料整理,结果分析。
(2)撰写课题主报告。
(3)汇编资料专辑。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理论框架与操作体系
理论框架
1、基本含义
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是指从区域的基本特点出发,依据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构建起适合区域性范围内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框架,以提高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2、基本原则
在设计与实施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时,我们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发展性原则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将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为立足点与出发点,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心理。我们不仅要帮助存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更要引导全体学生在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的潜能、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健康情绪等等,使他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