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认识左右的相对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准备:
学生: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
教师:小动物头像、拼音字母、路线图。
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数学第二节有关“空间与几何”内容的课,学生在第一节已经初步认识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了上、下、前、后、左、右的生活经验与感知,本节课要求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上、下、前、后,请同学们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后。师指着左、右这两个方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两个叫什么吗?(同学会说出左右),好,我们今天就学习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思路
通过复习上、下、前、后,用旧知引入新知,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1.从左手、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用双手做很多事,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想一想,我们写作业的时候,左手和右手各做什么?
生:左手压住本子,右手拿铅笔写字。
师:我们吃饭的时候,左手和右手是怎么分工的呢?
生:用左手端饭碗,右手拿筷子。
师:左手、右手还能一起做哪些事呢?
生:看书的时候,左手翻页,右手拖住书。
师:同学们再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生1:左耳朵、右耳朵。
生2:左眼睛、右眼睛。
生3:左腿和右腿。
……
师:我们把写字那只手叫右手,敬礼、握手等都用右手。右手那侧称作右侧,不能写字那只手称左手,左手那侧称为左侧。
设计思路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基础。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教学时,学生常常因左、右手配合做事而较难分开体会,教师通过引导想左、右手的分工,使学生对左、右有了初步感知。
2.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左手捂住右眼,右手捂住左眼。
设计思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会用左和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摆一摆
师:下面,我们就来活动一下自己的双手,动手摆摆学具。(按顺序摆放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右边的是铅笔盒。
(2)数一数
师:(点着学具)从左边数一数。(师观察学生是怎么数的)
师:一共有几个学具?
生:一共有4个学具。
师:再从右边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学具?
生:也是4个学具。
师:我们数数的时候,无论从左数还是从右数,总数是相同的。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橡皮是第二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橡皮是第三个。
……
(3)说一说
①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要求同桌合作,一个说给另一个听)
②老师站在同学中间,问:我的左面是谁?
(生只回答和老师最近的那个)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老师的左面所有同学,都该是左面的。
(师:对,这一排的都是老师左面的同学)
师:(指一个右上角的同学)她在老师什么位置,你们知道吗?
生有疑惑。回答不出。
师:(指着右上角)这个既在前面,又在右面的位置,叫做右前方,也称右上角。
师:(指着右下角问)那这个位置叫什么?
生:(齐答)右下角。
师:指着左上角,左下角问学生……
师口令:把铅笔盒推在左上角,右上角等……
(4)做一做
师:体育课上,老师经常让我们向左转、向右转,你们是怎么做的?师先示范,学生观察怎么迈脚。
生起立向左转,向右转……
师让学生面向不同的方向,指出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设计思路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掌握以“?”作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面对的方向不同,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