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学课件)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2024).pptx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2024-2025学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上课时间到啦都给我精神点别磨磨蹭蹭的,赶紧学起来!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1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3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4温故知新
0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0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自学导航(P62-64)
生活观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2)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明暗暗,惟时何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让我们领悟到情牵百姓的爱国情怀,勇于探索的鲜明品格,对真理、正义、高洁品格的追求等等。这些不仅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撑。强烈的爱国情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勇于探索的鲜明品格对高洁品格的追求(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影视化”,讲典籍历史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从汉字窥探中国文化密码旧词新唱,和诗以歌,领略诗词之美?讲“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解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2)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3)“国潮”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对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有何意义?
课堂笔记—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重要性)P62①②①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②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历史原因现实原因
2024年10月17日下午,考察安徽时,首先来到安庆桐城市,走进六尺巷。探究与分享1时政新闻:六尺巷的故事
时政新闻:六尺巷的故事思考:六尺巷的故事中传递了哪些人文精神?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说文解字话和谐和谐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协调与平衡。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成员间互相关注,积极交流沟通是小家和谐;邻里团结,谅解宽容、与人为善,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和谐社会;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平等和谐,兼容而不冲突协作而不对立、制衡而不掣肘、有序而不混乱,这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和”。
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关于“和谐”的名言分享名言链接
2.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