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参数的设置和维护(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docx
系统参数的设置和维护(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系统参数的设置和维护(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
1.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学习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方法;
(3)掌握计算机系统参数的设置方法;
(4)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维修方法。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硬件组装技能;
(3)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参数的设置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维修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
3.案例分析:分析计算机系统参数的设置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设置计算机系统参数。
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系统参数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操作技能,检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学生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纪律、态度、合作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系统参数设置,学生将能够: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计算思维:通过学习计算机硬件组装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机系统参数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
4.信息社会责任:通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维修,使学生认识到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的重要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重点掌握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主要硬件的名称和功能。
-计算机硬件组装方法:学会正确的组装步骤,包括拆卸和组装计算机的基本技巧。
-计算机系统参数的设置方法:理解并掌握BIOS/UEFI的进入方法,学习系统参数的设置和优化。
2.教学难点:
-硬件识别与选择:学生可能对各种硬件设备的识别和选择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
-组装技巧与安全:组装计算机时,学生可能对如何正确安装硬件、连接电缆以及注意事项感到困惑,需要演示和指导。
-系统参数设置:学生可能对BIOS/UEFI界面不熟悉,对如何设置系统参数迷茫,需要通过步骤讲解和练习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组装方法,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系统参数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计算机硬件图片和组装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软件辅助: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演示和操作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相关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第一部分——系统参数的设置和维护。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回顾一下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方法和系统参数的设置技巧。
2.知识讲解(15分钟)
(1)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6页。我们将共同学习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每个硬件组件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的运行基础。
(2)计算机硬件组装方法
(3)计算机系统参数设置
计算机组装完成后,我们需要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