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步步高》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档表达与写作第1章语言表达和运用题点训练四.docx

发布:2017-01-28约5.07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题点训练四 图文转换图文转换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考情回顾设问方式画文转换①请根据画面的内容,围绕“××”(主题)描写一个场景。②请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解说词(或“宣传标语”)。③请给图画(或漫画)拟标题,描述(或“说明”)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或“漫画给你的启示”)。【例】 (2015·湖北卷)第22题,(2015·广东卷)第23题,(2015·天津卷)第21题,(2014·山东卷)第17题。表文转换①请根据表格简要说明统计结果(或“简要说明表格的内容”)。②请用一句话概括图表内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③从上表可得出什么结论?【例】 (2015·浙江卷)第7题,(2014·辽宁卷)第17题,(2014·大纲全国卷)第20题,(2014·四川卷)第19题。徽标转换①请简要说明下面××标志图的构图要素及寓意。②请简要说明这幅徽标的创意及给你的启示。【例】 (2015·全国卷Ⅰ)第17题,(2015·全国卷Ⅱ)第17题,(2015·江苏卷)第5题。审题要点画文转换①审清题干要求,特别注意是要“描述画面”还是“介绍画面”。②审漫画:a.审标题,仔细审读漫画的题目,认真分析思考题目的含义;b.审主体画面,准确把握漫画的主题;c.审题注和画注,题注和画注往往是对漫画的特别提示,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思想。表文转换①注意整体阅读。应先对表格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重视数据变化。③注意表格细节。如表格下的“注”,有时起提示作用。④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徽标转换①注意关于徽标的提示和注释,据此可把握答题要点。②仔细观察主体(徽标本身)。它由各要素整合而成,形成特定的情景和主题思想。③把握好所提问题。它是试题的归宿,即指定考生按其要求与内容解答。答案要素画文转换①解说画面内容类描述、想象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内容和情景内容+描写人、物的特征+突出细节+合理想象人、物的心理。说明画面内容点明画面标题(若有标题的话)+按方位顺序说明画面所有要素。②拟写标题类图画主体/图画主题。③揭示寓意类点明图画性质(讽刺/歌颂)+隐含信息说明(或“创作意图”)。④拟写广告、解说词、标语类紧扣画面内容、主题+符合实用文文体特征。表文转换①描述表格内容类时间范围+图表说明中心对象+发展趋势(或“比对结果”)。②推断结论成因类点明比较对象或角度+结合现实简要概括原因。徽标转换①说明图标要素类××(即徽标名称)由××、××和××等要素构成。注:表述要素时需按一定顺序,如先中心后周围,或由外及内。②解读图标内涵类a.指明各要素内涵+图标整体内涵。b.列出要素+内涵分析。真题例示1.(2015·全国Ⅱ,17)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看图识图和分析概括图形寓意的能力,要求读懂图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本图关键的地方是“鸽子”“旗帜”“橄榄枝”,要明确这些与“联合我们的力量”之间的关系。2.(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2013—2014年数据)(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答案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首先应当看清图表上的文字,弄清楚究竟是比较什么事情;其次应当看清比较的大体情况;最后通过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如何准确、全面获取源信息(图表中的信息)?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1)病人是否有前往大医院就诊打算:有,马上去可能会去不打算去23%28%49%(2)影响病人去大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药品价格医院服务态度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办理手续不简便41%16%29%14%请根据以上两组调查数据中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不超过40个字);并据此提出合理的建议(不超过25个字)。结论: 建议: 考生答案1结论:大多数病人不去大医院就诊,主要因素是药品过贵、服务质量较差。建议:大医院应调整药价,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病人负担。考生答案2结论:近半数网友不去大医院就诊,主要原因是医院各种收费过高,其次是因为服务差、手续繁琐。建议:政府要关注民生,鼓励病人到大医院看病,让病人有钱去医院看病。问题诊断1信息获取不准确,有病句。剖析矫正考生答案1说“大多数病人”,与表格提供的信息不符;“不打算去”的占49%,人数并未过半,肯定不能用“大多数”这样的词语。“减少病人负担”是病句,搭配不当,应该是“减轻病人负担”。考生答案2中“网友”的提法也是不恰当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