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另类生存——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生存方式研究.pdf

发布:2017-09-14约10.21万字共8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 要 这是一篇以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生存方式为主题的调研性质的论文,根据 “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课题”的调查资料成文。本文希望通过对 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生存方式几个重要内容包括生存背景、生存角色、生存途 径以及生存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其存在状态和群体特征,使学术界和政策 制订者对北京市目前流浪乞讨人员的总体状况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从而使面 向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管理制度在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有所依据。 本次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共发放《北京市流 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研究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0份,这是本文 的主要数据资料来源。在定性研究方面,我们多次走访北京市八大城区的救助 站,同时也数次走上街头,对救助站内外共21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 对10名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了非参与观察,获得大量一手资料。 本文研究的核心也即研究对象便是“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我们根据实际 状况和救助政策未来发展的趋势,对其做了界定:所谓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各 种原因定期或不定期出现在城市,通过特定的“印象管理”方式博取人们的同 情和怜悯,以非劳动形式获取生存资源(主要包括钱财、食物、衣物等)的流 动人口。同时,我们按照乞讨动机、乞讨成因、乞讨方式等维度对北京市流浪 乞讨人员进行综合分类和界定,划分出临时遇难型、流浪型、求生存型、奉献 型、脱贫致富型、好逸恶劳型、受控制型共七大类型,其后的研究和行文也以 此为依托。 本文的主体部分是从第二到第五章的内容,根据对于流浪乞讨人员另类“生 存方式”所提出的几个主要方面,本文在主体部分各章节对其依次进行了研究 和阐释。具体来看来,在“生存实践”方面,我们的研究将其分为三个主要部 分,即“生存背景”、“生存角色”和“生存途径”,其相对应的章节分别为,第 二章“谋生地选择与生活现状研究”、第三章“职业化问题与收入水平研究”、 第四章“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对于“生存价值”这一因素,我们则主要利用第 五章“态度取向研究”来进行阐释分析。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一群体生存方式较 为全面的揭示,澄清对一些问题的模糊性认识,使流浪乞讨人员生存现状得到 更清晰的呈现,为制度建设提供帮助。 1 第六章总结和讨论部分,我们根据以上主体部分的研究结果,概括出我国 转型时期流浪乞讨人员的几个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做了一个理论上的总结和 升华。 (1)生存背景:理性选择来到城市,客观艰苦主观知足; (2 )生存角色:职业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相异; (3 )生存途径:个体是主流,群体为少数,团体应遏制; (4 )生存价值:对现状不满却不极端,对未来乐观但有条件; (5 )发展趋势:人员将继续增多,要警惕团伙化发展。 最后,基于对流浪乞讨人员另类生存方式的研究,我们对救助管理制度的 完善和建设提出几个原则性的建议,并按照本次研究所划分的流浪乞讨人员七 大类型,做了简单的有针对性区别对待的政策方式讨论,希望能对救助管理政 策有抛砖引玉之用。 论文主题词:流浪乞讨人员;生存方式;救助管理 2 Abstract This is a thesis concentrating on the existent mode of the vagabonds and mendicants in Beijing, which leaning upon the investigating datum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uccor Administration System of the Vagabonds a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