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心血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冠心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世界人口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研究受到重视,发展也快,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不断地有新药问世。
心血管系统药物(cardiovascular drugs)主要作用于心脏或血管系统,改进心脏功能调节心脏血液的总输出量或改变循环系统各部分的血液分配。本章根据治疗疾病的类型分为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及调节血脂药和强心药。
第一节降血脂药
人体血浆中的脂质主要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通常它们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血浆中的脂蛋白有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 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四种。降血脂药是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药物,又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主要有苯氧乙酸类、烟酸类、羟甲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等降血脂药。
一、苯氧乙酸类
由于胆固醇在体内的生物合成是以乙酸为起始原料,因此合成了大量的乙酸衍生物,以寻找阻断胆固醇合成的降胆固醇药物,结果发现了苯氧乙酸类的降血脂药。
化学学名为2-甲基-2-((4-氯苯氧基)丙酸乙酯,又名安妥明、降脂乙酯。
本品为无色或黄色澄清油状液体;味初辛辣后变甜,有特殊的臭味。易溶于乙醇、丙酮、氯仿、乙醚、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本品的相对密度为1.138-1.144,折光率为1.500-1.505。
本品水解后生成对氯苯氧异丁酸和乙醇,前者为白色结晶,熔点为118-119℃.后者与次碘酸钠反应,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本品具有酯的性质,在碱性条件下与盐酸羟胺生成异羟肟酸钾,再经酸化后,加三氯化铁水溶液,生成异羟肟酸铁,呈紫色。
本品具有降血脂作用,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型高血脂症等。
二、烟酸类
烟酸大剂量使用时,能降低血浆中的甘油三醋,但刺激性较强,常以烟酸酯作药用。烟酸酯是一前药,进人体内逐渐水解释放出烟酸后发挥药理作用。
三、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一CoA)为一类新型的降血脂药物。由于这类药物有效阻止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所以能显著地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水平。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为174. 5℃。易溶于氯仿、N, N一二甲基甲酰胺(DMF),
丙酮、乙晴,溶于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不溶于水。旋光度为+32.30(乙睛)。
本品分子内具有内酯结构,在酸、碱条件下,可迅速水解,生成较稳定的羟基酸。
本品放置过程中,因六元内酯环上的羟基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二酮吡喃衍生物。
本品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且可提高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副作用较少。
第二节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心肌对氧的需求增加及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缺血。目前临床上
使用的抗心绞痛药主要是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达到缓解和治疗的目的。
一、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
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心绞痛药
化学学名为1, 2, 3一丙三醇三硝酸醋。
本品为淡黄色、无臭、带甜味的油状液体,沸点为145℃。溶于乙醇,混溶于丙酮、乙醚、冰醋酸、氯仿、苯酚,略溶于水。
本品在低温条件下可凝固成为两种固体形式,一种为稳定的双棱形晶体,熔点为13.2℃。另一种为不稳定的三斜晶形,熔点为2.2℃,这种易变晶形可转变为稳定的晶形。
本品具有挥发性,易导致损失;也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成塑胶状;在遇热或撞击下易爆炸,产生大量氮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故一般配制成10%乙醇溶液,以便运输或贮存。
本品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碱性条件下迅即水解,与氢氧化钾试液反应,生成甘油,再与硫酸氢钾作用,产生有恶臭味的丙烯醛气体。
本品具有吸收快、起效快的优点,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
二、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s)又称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具有在通道水平上选择性地阻滞钙离子进人细胞内的作用,从而抑制心肌的收缩,减慢心律,降低耗氧量;同时可扩张血管,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减轻心脏负荷,适用于各种类型心绞痛。钙拮抗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二氢吡啶类、苯烷基胺类、苯噻氮草类和二苯哌嗪类。
1.二氢吡啶类此类
本品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熔点为171一175℃。易溶于丙酮或氯仿,
略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水。
本品遇光极不稳定,分子内部可发生光化学歧化作用,在生产、使用及贮存中,应注意遮光。本品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
2.苯烷基胺类这类药物主要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