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时力量训练与停训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择时力量训练与停训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摘 要:观察12周特定时间(清晨和傍晚)力量训练和停训(4周和6周)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探索运动能力日节律变化规律,为科学安排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将3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清晨训练组(MT组,训练时间为清晨07:00~08:00)、傍晚训练组(ET组,训练时间为傍晚17:00~18:00)和对照组(C组)。MT组和ET组进行12周力量训练,C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但不进行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停训4周、停训6周清晨(07:00)和傍晚(17:00)测定体温、肌肉最大力量和Wingate实验。结果发现:各组各测试点体温在17:00均高于07:00(P Key words: sports biomechanics;time-selected strength training;sports ability;detraining;young male basketball player
运动时间生物学(exercise chronobiology)是一门新兴学科,专门探索和揭示在体育运动影响下人体生物时间结构的本质、特点及变化规律,其目的在于指导科学健身、运动员科学训练,提高运动训练效率和成绩,减少甚至避免运动性伤病[1-2]。研究发现,无氧运动能力具有生物节律变异特征,即下午以及傍晚时分明显高于清晨[3-4]。由于体温存在相似的日节律变异(即下午高于清晨),因此有学者推测,体温的波动可能是机体无氧运动能力具有生物节律的重要原因[5]。国内外学者针对特定时间运动诱导的昼夜节律基因表达进行了多项研究[2,6],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青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无氧运动能力和运动性疲劳程度在傍晚时高于清晨,其原因可能与安静状态下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水平具有日节律波动性有关,而特定时间无氧运动后组织损伤与氧化水平的日节律变异依然存在,抗氧化水平的日节律变异则减弱[7]。然而,特定时间力量训练对运动能力日节律变异的影响尚无定论。此外,停训对特定时间训练后运动能力的作用鲜有关注。本研究旨在观察12周特定时间(清晨和傍晚)力量训练和停训(4周和6周)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探索运动能力日节律变化规律,为科学安排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和郑州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36名。纳入标准:(1)年龄18~25岁;(2)身体健康;(3)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感染、骨骼肌肉病史及其他严重疾患病史;(2)长期用药者(包括营养补剂);(3)吸烟嗜酒者。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清晨训练组(MT组,训练时间为清晨07:00~08:00)、傍晚训练组(ET组,训练时间为傍晚17:00~18:00)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名。MT组和ET组进行12周力量训练,C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
1.2 整体实验步骤
包括实验室测试和12周力量训练。1)实验室测试:受试者第1次进入实验室,熟悉场地环境和测试步骤并进行身体形态学(身高和体重)和血液动力学(心率和血压)测试。1 d后早晨07:00进入实验室测定体温和无氧运动能力,傍晚17:00再次进入实验室,测试内容同早晨。2)12周力量训练:次日开始,MT组和ET组进行12周力量训练。训练结束后2 d、第4周末和第6周末(分别代表训练后、停训4周和停训6周),分别于早晨07:00和傍晚17:00进入实验室,测试内容与实验室测试相同
1)身体形态学参数测定
利用体质检测组件测定身高和体重并计算BMI(kg/m2)=体重/身高2。体重测试时要求轻装、赤足,使用的电子体重计最大称重为200 kg,测量误差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2.2 体温的变化
组内比较,3组受试者各测试点(训练前、训练后、停训4周和6周)体温在17:00均高于07:00(P0.05)。同一时间(07:00或17:00)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运动能力的变化
MT组:同一时间点(07:00或17:00)比较,MVC、PP和MP训练后较训练前升高(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07:00和17:00),训练前、停训4周后和6周后,MVC在17:00时高于07:00时(P0.05)
ET组:同一时间点(07:00或17:00)比较,MVC训练后较训练前升高(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07:00和17:00),训练前、训练后、停训4周后和停训6周后,MVC在17:00均高于07:00(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07:00和17:00),训练前、训练后、停训后4周和6周后,MVC在17:00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