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l盐的结晶形态及在莫高窟壁画疱疹病害中的作用.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38 卷第 1 期 ■专题综述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16.01.006
NaCl盐的结晶形态及在莫高窟壁画疱疹病害中的作用*
① ② ① ③ ① ③ ② ①†
胡红岩 ,陈港泉 ,钱玲 ,容波 ,靳治良 ,周铁 ,苏伯民 ,吕功煊
①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②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
所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 敦煌 736200 ;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
局重点科研基地,陕西临潼710600
摘要 盐溶解、结晶作用造成的疱疹病害是引起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脱落的重要原因。对导致盐害的主要成分及其存在形态
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微观上可溶盐(NaCl、Na SO 、CaCl )和微溶盐(CaSO )结晶以小晶粒或者包裹一些非晶体物
2 4 2 4
质团聚态的形态赋存在壁画孔隙中,盐结晶的聚集体一般呈立方体或近立方体状。病害的形成是由于可溶盐和微溶盐之间
的溶解-结晶相互作用。Na SO 结晶或水合物收缩孔隙,降低了NaCl结晶对孔隙的局限压。
2 4
关键词 莫高窟壁画;疱疹病害;氯化钠;硫酸钠
敦煌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 代壁画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
结合的艺术宫殿,其中富丽多彩、雄伟瑰丽的壁 意义。
画堪称世界之最,是十六国时代到清代1 500多 壁画盐害带来的病害主要包括白粉层起
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各朝代壁 甲、酥碱[1-3](也称盐化、返碱、白霜等) 、空鼓、
画又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当时的古代 疱疹。疱疹表现为壁画表面产生许多泡状突起,
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 将壁画的颜料层顶起呈疱疹状,疱疹逐渐变大而
辉篇章,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后和白粉层一起脱落,使得壁画颜料层破裂、脱
生活、宗教、历史、民族融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 落形成坑状结构,对壁画损害甚为严重( 图1) 。
依据,是不可再现的活历史和十分重要的艺术瑰 疱疹直径为1~3 mm ,高1~2 mm 。研究发现,莫
+ + 2+ -
宝。然而,莫高窟中70多个窟的壁画存在严重壁 高窟壁画中的盐分离子以Na 、K 、Mg 、Cl 、
2- [4-7]
画颜料脱落、起甲、疱疹、酥碱、褪色、霉变等 SO4 为主 ,然而对于导致疱疹病害的可溶性
多种病害,其中引起壁画颜料脱落的重要原因就 盐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是盐害作用。壁画盐害一旦发生就很难根除,并
1 导致疱疹病害的可溶盐及微溶盐分析
严重威胁到敦煌壁画的保护。对壁画盐害发生和
作用机理及盐分活动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中国古 莫高窟壁画疱疹病害的形成是由多种可溶盐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2 0 12 CB 72 090 1、2 0 12 CB 72 090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 117702 1)和国家文物局文物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资助
†通信作者,E-mail :gxlu@lzb.ac.cn
39
Chinese Jour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