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教学案例与案例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案例与案例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 卫 研究员 2004年3月 案例研究的适用范围 案例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⒈问题要与当前在课堂真实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有关(对历史事件可用历史法对教师专业成长史做补充研究); ⒉我们对此类问题几乎不能控制(能控制的可采用实验法); ⒊研究的是“怎样”和“为什么”等探究性的问题(如涉及“多少”和“多大程度”等定量问题可采用调查法、问卷法,为获得更多证据还可用访谈法、观察法做补充)。 ——香港大学 徐碧美 对案例研究的质疑 ⒈案例研究对可收集的数据做主观诠释,缺乏严谨性? 案例研究需要依据某种理论框架或假设去收集数据,否则会视而不见;但又要保持开放灵活的态度,根据事实调整原有框架。 ⒉案例研究不能为科学推论提供基础? 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同样能推论到理论假设,但它是分析性的,而不是统计性的,不能以偏盖全,推及全体和一般。 ⒊案例研究耗时长,数据太多,难以处理? 在复杂情景面前要求研究者紧紧地围绕着研究目的和问题,收集数据,及时进行记录、分类和三角互证,比较不同来源信息,能否相互证实。 研究教学案例的价值 一.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 ●优秀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案例来传递; ●同伴的经验,通过案例来分享; ●教师、专家“实践共同体”以案例为载体对话与交流。 二.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相长的阶梯 ●教学案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在典型情境中应对的策略与启示。 三.从案例研究中发展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实践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案例研究是教师实践反思的最好形式,教师正是从案例中感悟理念,学会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 * 教师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 [加拿大] 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 ——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 ● 教师专业需要实践的智慧 需要提高教师观察决断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一、为什么要研究教学案例 知识的冰山模型 [美] 知识在线公司 荣· 杨(Ron Yang) 明确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 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 存于书本, 可编码(逻辑性) 可传递(共享性) 可反思(批判性) 智慧之果 默会知识 (怎么想,怎么做) 本质是的理解 力和领悟 存在于个人经验(个体化) 嵌于实践活动(情境性) 智慧之根 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波兰尼PoLang(1956): “人们所知道的远远胜过可言说的。” 亚太经合组织(0ECD)1996年强调默会知识在新经济时代重要意义 重建知识与教学的概念 明确知识 明确知识 默会知识 默会知识 ① 言传 ③ 内化 ④ 外显 ②意会 ① 言传:讲授记忆 听讲为主 ②意会:实践感悟 在做中学 ③内化:实践反思 融会贯通 ④外显:深度访谈 逐步清晰 四种学习方式:听中学,做中学, 听懂了说出来,会做的写出来。 与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 金会互访的启示 (1999、6 —— 2000、3) ●寻找中间地带:重视本土经验,扎根自身实践,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执其两端而取其中。 ●舒而曼“研究的主题”——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师研究性学习、管理者研究性学习、依托高新技术的支持。 ●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教师专业成长知识结构的变化:一般原理知识 + 典型案例知识 + 恰当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 ●从重视宏观政策、规划研究→重视微观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实证研究(国际教育规划局哈拉克)。 ●重视案例研究:理论诠释是可以发展变化的,事实是永存的,可以历史对比,可以跨文化比较,可以内省反思,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研究(斯丁格勒 TMS项目)。 教师“专业化”的两种范式 “技术熟练者”范式 (tech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