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调节滞后及灵敏度的测定课件.pptx

发布:2025-02-17约1.49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調節滯後及靈敏度的測定

實驗相關理論

調節滯後指患者的調節反應量小於比調節刺激量,它與調節超前、調節靈敏度同為調節功能的重要參數,是衡量調節功能優劣的指標。調節超前指患者的調節反應量大於調節刺激量。例如觀看40cm處物體,調節刺激量即為2.5D,而患者所產生的調節力為1.5D,此為調節滯後;若患者產生的調節力為3.0D,則為調節超前。事實上,在患者所具有的最大調節力大於調節刺激時,為維持物像的清晰,所動用的調節力總是與調節刺激是相等的,所以一般情況下,調節超前的現象少見,除非出現調節痙攣的現象。調節靈敏度則指的是被檢者調節力緊張和鬆弛的靈活程度

一、調節滯後的測定

實驗用具綜合驗光儀近視力標杆近視力錶盤

實驗步驟1、首先矯正患者的遠用屈光度:雙眼視窗內設置患者習慣的遠用處方鏡片或剛剛完全矯正後的遠用視力鏡片,並保證雙眼視窗完全打開。2、調整綜合驗光儀上的瞳距旋鈕,使其符合患者的近用瞳距。3、、拉下近用視力表杆,固定近用視力表盤於40cm(相當於調節刺激為2.5D)。

實驗步驟4、旋轉近用視力表盤,暴露視標盤上的十字條柵視標(如圖示)並保持低度照明(照明度過高,焦深的影響會加大,以致測試結果無意義)

實驗步驟旋轉附屬鏡片旋鈕,使+/-0.50D的交叉柱鏡同時位於患者雙眼視窗之內。(此交叉柱鏡的負軸位固定於90О,正軸在180О,點光源通過通過這樣放置的交叉柱鏡形成前後兩條焦線,橫線在前,豎線在後,如圖)

實驗步驟6、囑患者通過此交叉柱鏡觀看十字條柵視標,並報告是橫線清楚還是豎線清楚。對調節力足夠的人而言,為保持物像的清晰,所動用的調節應使兩條焦線形成的最小彌散圓成像於視網膜上,使橫焦線位於網膜前,豎焦線位於網膜後,使調節反應等於調節刺激2.5D,患者感覺橫豎線的清晰度相同;若患者反映豎線較橫線清楚,說明彌散圓落在網膜之前,豎線靠近網膜,橫線遠離網膜,反應出患者的調節反應大於調節刺激屬調節超前;若患者報告橫線較豎線清楚,說明彌散圓落在網膜之後,豎線遠離網膜,橫線靠近網膜,反應出患者的調節反應小於調節刺激屬調節滯後,患者近距離閱讀可能會出現問題,需補償下加光。當出現調節滯後時,繼續進行第7步

實驗步驟7、當患者反映橫線較豎線清晰時,以+0.25D為一檔逐漸在雙眼前增加正鏡片,直至橫豎線一樣清晰。假設增加+1.0D的正鏡片以後橫豎線同樣清楚,說明患者調節力滯後1.0D

實驗步驟8、記錄:ACCLag:xxx

二、調節靈敏度的測定步驟

實驗用具近視力表調節靈敏度測定翻轉拍(+/-2.00D或+/-1.50D)如圖:

實驗步驟

1、首先矯正患者的遠用屈光度,遮蓋左眼,檢查右眼.2、將近視力表置於被檢者40cm處,保持良好的照明3、檢查患者的近用視力4、選擇最好視力的上一行視標作為注視目標

實驗步驟5、將翻轉拍的+2.00D一側置於眼前(如下圖),患者在此瞬間,清晰的視標變得模糊,待患者報告模糊的視標變清晰的瞬間,翻轉翻轉拍使-2.00D一側的鏡片置於眼前,患者在此瞬間,清晰的視標又變得模糊,待患者報告模糊的視標變清晰的瞬間,再進行翻轉,依此作為一個迴圈,記錄一分鐘之內的迴圈次數。

實驗步驟---翻轉拍測定示意圖

實驗步驟6、遮蓋右眼,檢查左眼,重複2~5步驟。7、同時打開左右眼,重複2~5步驟8、記錄R:XcycleL:cycleOU:cycle

思考練習試述調節滯後和調節超前的測定原理及意義試述調節靈敏度的測定原理及意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