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医学】p53基因的临床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ppt

发布:2018-06-06约小于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列腺癌骨转移,基因结合介入治疗后,前列腺形态正常,转移灶消退。 胃粘液腺癌多发转移,腹腔灌注基因结合TAI,转移肿瘤明显消退。 晚期子宫平滑肌肉瘤四次基因注射结合灌注化疗,肿瘤液化坏死明显。 二、为什么要使用p53基因 肿瘤细胞内缺乏正常的(野生型)p53,而p53在抗癌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应该为肿瘤患者添加外源性野生型p53。 可以用p53抗体加以证明。 当检查患者血清,发现p53抗体阳性时,说明患者的p53基因已经发生突变,缺乏野生型p53,需要添加外源性p53基因。 正常p53蛋白半衰期短(5-20 min),不易产生p53抗体; 异常p53蛋白半衰期长(2-12 h),容易产生p53抗体。 血清P53抗体阴性和阳性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关系分析(肝癌) 三、使用方法 单个肿瘤直接穿刺注射Ad-p53的建议最低用量 单个肿瘤直径(d,单位cm) Ad-p53的最低用量(n×1012 VP) d≤3 1 3<d≤6 2 6<d≤9 3 9<d 4 病人选择:能否完成治疗计划。 生命期预测:如肝癌CLIP。 * 0.00 9.1 14.3 44.4 100 2 4 8 12 20 24 10 0 高(Ⅰ级) 中(Ⅱ级) 低(Ⅲ级) 未(Ⅳ级) P值 阳性率(%) P53抗体阳性n=26 P53抗体阴性n=54 肿瘤分化程度 Thank you!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