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四)-四川大学.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四) 射线源:X射线
Imaging technologies
are changing the way science is done 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由
(R.P. Crease, Science, Vol. 261, July 1993)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
生物医学图像部分 称伦琴射线。
X射线与X—CT 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长期受X射线辐
Lin,Jiangli (Associate Prof.) 射会照成电离辐射,对人体有较大伤害。
(2012.10)
2013/6/27 四川大学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1 2013/6/27 四川大学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4
X射线
1901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一张人体X光片
Inside the gantry 机架内部 X射线产生:X-ray tube
产生条件
电子
源
高速电子流
阳极
靶
主要组成
阴极
阳极
1
X射线管(X-ray tube) X射线造影及对比剂(contrast medium)
钡餐造影
X射线管( 俗称球管)照片
X线的产生 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加热的灯丝发射出电子
30~200千伏高压作用
灯丝射出电子
吸引到阳极靶子上
电子与靶内的原子相互作用产生X射线(少于1%的
入射电子能量转换成了X射线,旋转阳极)
X射线穿过管壁发射出来
2013/6/27 四川大学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8
X射线成像的优缺点
设备价格低廉
密度分辨率低,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