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大足一中高三(下)第一次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发布:2017-04-23约2.2万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大足一中高三(下)第一次模拟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13题,每小题6分) 1.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B.“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最早发现并提纯抗疟新药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青蒿素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中提取,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式为C15H20O5 B.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与H2O2含有相似结构,具有杀菌作用 D.提取方法主要是低温萃取   3.下列图象表达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的稀释 B. 过量的盐酸与等量的锌粉反应 C. 氢气与氧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D. 微粒电子数   4.如图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量取15.00ml的NaOH溶液 B.用装置②制备Cl2 C.用装置③高温煅烧CaCO3固体 D.关闭活塞a,从b处加水,以检查装置④的气密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的燃烧热为△H=﹣285.5kJmol﹣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H=+285.5kJmol﹣1 B.密闭容器中,9.6g硫粉与11.2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g时,放出19.12kJ热量.则Fe(s)+S(s)═FeS(s)△H=﹣95.6kJmol﹣1 C.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 D.相同条件下,在两个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1molN2和3mol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与2molN2和3mol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2 ②配制480mL0.5mol/L的NaOH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9.6g ③盐酸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④Fe(OH)3、FeCl2、H2SiO3都不直接用化合反应制备 ⑤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它具有漂白性 ⑥将质量分数为5%和25%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5% ⑦干燥的Cl2和氯水均能使鲜花褪色 ⑧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三种 ⑨纯银器在空气中久置变黑是因为发生了化学腐蚀.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7.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H=6的NaHSO4溶液:c(Na+)+c(H+)=2c(SO42﹣)+c(OH﹣) B.0.1 mol/L NaHCO3溶液加水稀释后,c(H+)与c(OH﹣)的乘积不变 C.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ClO二种溶液的c(Na+):①<② D.0.1 mol/L Na2SO3溶液:c(Na+)=2c(SO32﹣)+2c(HSO3﹣)+2c(H2SO3)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4分) 8.苯甲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实验室制备苯甲酸的反应装置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甲苯 92 ﹣94.9 110.6 难溶于水 苯甲酸 122 122.13 249 微溶于水 苯甲酸钠 144 ﹣ 249.3 易溶于水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制备苯甲酸 在三颈瓶中加入4mL甲苯和20mL稀硫酸,放入碎瓷片后,加热至沸腾,加入12.8g高锰酸钾,加热到甲苯层消失.将三颈瓶在冰水浴中冷却,分离出苯甲酸. ①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      ,其进水口是      (填“a”或“b”). ②三颈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分离苯甲酸选用的玻璃仪器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