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章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一般研究方法的是……………………………………………(B)
A.经验方法 B.评价研究法 C.理论方法 D.系统科学方法
2、下列哪项属于课题选择的首要原则的是…………………………………………………(A)
A.需要性原则 B. 创造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3、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专门研究方法的是 ………………………………………(A)
A.系统论方法 B. 评价研究法 C.信息内容分析法 D.响应信息分析法
4、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属于理论方法……………………………………………(C)
A.文献研究法B.评价研究法C.逻辑分析法D. 内容分析法
5、整理分析、加工所收集到的科学事实,属于科学研究程序的那个阶段……………(C)
A.准备阶段B.现象阶段C.实体阶段D. 本质阶段
6、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不属于经验方法……………………………………………(D)
A.文献研究法B.社会调查法C.实地观察法 D.逻辑分析法
7、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8、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9、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
有两个概念反映了教育研究的优劣
即教育研究的效度和教育研究的信度。
10、一般来说,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不同的水平:
1)知觉观察水平;2)探索原因水平;3)迁移推广水平;4)理论研究水平
11、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化特征
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按照一定的系统性、有程序的步骤进行的。
几个主要的步骤是:选题与假设;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12、科学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联系,它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必然过程。这种联系是稳固的,只要具备了它发生作用的条件,它所支配的事物发展过程就会重复出现
13、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14、在教育技术研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建立科学理论的任务有:
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
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
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
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第2章 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1、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变量类型不包括……………………………………………………(B)
A.自变量 B.函数变量 C.因变量 D.干扰变量
2、表述假设的基本成分不包括……………………………………………………………(C)
A.研究课题的限制性条件 B.研究的自变量
C.研究的干扰变量 D.研究的因变量
3、下列哪项属于简单随机抽样方法……………………………………………………(D)
A.抽签法 B.查表法 C.计算机造数法 D.以上都是
4、下列不属于分层抽样的是 …………………………………………………………(A)
A.等距抽样 B.按各层的离散情况分配样本
C.等比例抽样 D.最优分配
5、在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变量类型中,媒体刺激条件是属于 …………………………(B)
A.自变量 B.因变量 C.干扰变量 D.以上都不是
6、科学研究课题中的所有成分都是未知的 ×
7、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等间隔法的基本抽样。√
分层抽样是类型抽样。√
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抽样方法。√
8、简述科学研究课题选择的需要性原则
答(要点):
9、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三大类型:(自变量)、(因变量)、干扰变量。
9、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就是针对要进行研究的范围提出问题,并拟定解决办法,以及为解决问题而需要的人员、预算和日程的一种研究计划书
10、干扰变量:除自变量外,另外一些引起研究对象因变量变化的其它影响因素,使研究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和理解的因素。
11、实验的外在效度:实验的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即代表性问题,表示实验结果是否适合于推广应用,能否做到对同类事物现象做解析、预测和控制。
12、什么是因变量?具有哪些特征?
答(要点):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它具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