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负所得税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比较研究——兼论中国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效应.pdf

发布:2017-09-13约1.43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年 9月 甘 肃 理 论 学 刊 Sep.,2011 第 5期总第 207期 GansuTheoryResearch NO.5 Genera1 207 负所得税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劳动 供给效应 比较研究 兼论 中国农村居民和农 民工的劳动供给效应 雎 国余 ,聂佃忠 。 (1.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2.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负所得税的劳动供给效应到底如何,对于全面评估 中国未来负所得税制 的可行性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前三 部分侧重于理论分析 ,分别从公式 、图示 、效应分解三个方面人手对负所得税与低保 的劳动供给效应予 以比较 ,得 出的基本结 论是 :与低保相比,负所得税补助领取者倾 向于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 。第 四部分 (兼论部分)通过改变或放松传统研究的约 束条件 ,得出的研究结论是 :对于农村居民和农 民工等特殊群体来说 ,负所得税会不 同程度地增加他们 的劳动供给 ,不存在 “负激励”现象 。 [关键词] 负所得税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劳动供给效应 ;比较 ;农村居 民和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3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11)05—0116—05 国外对于负所得税 (NegativeIncomeTax,简称 制的可行性是不可或缺的。遵循这一研究理路,出于 NIT)问题的研究由来 已久。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对 中国低保全面检讨与批判的考虑,本文试 图就其主 是负所得税研究的高峰期,此后关注的热情有所衰减, 要方面——劳动供给效应作一探讨,其他问题我们将 近年来又有 “复活”的迹象。这些研究主要探讨负所得 另文专述 。 税对劳动供给、社会福利、财政负担、人力资本投资、家 一 、 公式比较 庭婚姻状况、生育率、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以及负所得 (一)低保制度的公式 税的实施与管理、最优税率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研究 一 般地,低保的计算公式为: 的核心问题是负所得税的劳动供给效应。同时,我们 LLS—M —Y 认为,在中国负所得税制这一 问题上必须针对 中国国 则可支配收入为 : 情 ,对负所得税在我国未来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功能进 DI=Y+LLS—M 其中,LLS为低保补助,M为最 行精准定位,即:鉴于我国现有社会救助体系的核心是 低收入保障线,Y为个人现有收入 (税前收入),DI为可 低保,我们要在重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以下简称低 支配收入 。 保)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负所得税制的 (二)线性负所得税的公式 变体形式 。一言 以蔽之 ,较之于低保 ,负所得税 的劳动 一 般地,线性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供给效应到底如何,对于全面评估中国未来负所得税 NIT=M--t·Y则可支配收入为: [收稿 日期] 2011—06—28 [作者简介] 雎国余 (1946 ),男 ,江苏扬州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聂佃忠(1973一),男 ,山东沂南人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共 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部副教授 。 _ ⑩ DI—Y+NIT= (Y~t·Y)+M 或 DI= (G—Y)· (三)劳动供给效应的比较 T+Y 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