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信号实验1实验报告.doc

发布:2017-04-10约2.1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信号分析与处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信号实验1 信号的产生和计算 班 级: 控制研—15 学 号:2015312110103 姓 名: 冯泽瑾 联系方式: 实验内容 通过MATLAB编程,产生至少三种典型连续信号, 三种典型离散序列(自选),画出信号图像。 通过MATLAB编程绘制图形,在同一张图中出现两种时间连续信号, 两种时间离散信号。分别标注横纵坐标, 各信号名称。 图名为“信号的产生—本人姓名”。 已知信号 ,编写程序 ,计算并绘制并确定其长度。( 其中 为单位冲激序列) 产生一个谐波信号( 至少两个以上频率分量),在其上叠加幅值为2的阶跃信号。 绘制,以及合成后的信号波形,作必要图形标注 在同一张图里面绘制上述三条波形曲线。指定曲线颜色。 实现方案 选择正弦信号,余弦信号,斜坡信号,单位脉冲信号,单位阶跃信号,矩形信号。使用subplot函数输出图像。 选择正弦信号,余弦信号,单位脉冲信号,矩形信号。使用hold on命令使图像在同一张图中,使用plot和stem函数输出图像并确定图像颜色。使用legend输出图像说明,xlabel和ylabel分别对x轴与y轴作标记,title输出图像标题。 先构造原序列,再进行翻褶,然后进行平移,最后拓延至相同的限度。使用fliplr进行翻褶,使用min,max,find函数进行拓延。 构造函数,然后进行相加。构造图像方法如上。 说明 重点掌握plot,subplot,stem,xlabel,ylabel,legend,title,fliplr等函数的标准用法。掌握翻褶和平移在MATLAB里的实现方法。 仿真结果分析总结 1、 分析:完成了题目的要求,实现了预期的结果。 2 分析:基本完成了预期的结果,可是在图示当中的第四个图例的颜色与实际设定不符,多次改写调试结果均如此。 3 分析:完成了题目要求,实现了预期结果。 4 分析:完成了题目要求,实现了预期结果。 附录1 题目1源程序 t=0:pi/20:4*pi; axis([-5 5 -2 2]); y1=sin(t); y2=cos(t); y3=t; x1=zeros(81); x1(1)=1; x2=ones(81); x3=[zeros(1,41),ones(1,40)]; subplot(3,2,1); plot(t,y1); subplot(3,2,2) stem(t,x1); subplot(3,2,3); plot(t,y2); subplot(3,2,4); stem(t,x2); subplot(3,2,5); plot(t,y3); subplot(3,2,6); stem(t,x3); 附录2 题目2源程序 t=0:pi/20:4*pi; hold on axis([0 5 -2 2]); y1=sin(t); y2=cos(t); x1=zeros(81); x1(1)=1; x2=[zeros(1,41),ones(1,40)]; plot(t,y1,r); plot(t,y2,b); stem(t,x1,g); stem(t,x2,y); legend(y1=sint,y2=cost,x1=1(t=0),x2=1(t2*pi)); title(信号的产生—冯泽瑾); xlabel(时间t); ylabel(幅值y/x); 附录3 题目3源程序 k=-4:4; x=[0 1 2 3 3 3 3 3 0]; x1=fliplr(x); k1=-fliplr(k); k2=k1+2; x2=x1; n=0:20; p=ones(1,length(n)); p1=fliplr(p); n1=-fliplr(n); n2=n1+1; p2=p1; m=min(min(k2),min(n2)):max(max(k2),max(n2)); y1=zeros(1,length(m)); y2=y1; y1(find((m=min(k2))(m=max(k2))==1))=x2; y2(find((m=min(n2))(m=max(n2))==1))=p2; y=y1.*y2; stem(m,y); title(f(k)=x(-k+2)*p(-k+1)); 附录4 题目4源程序 t=0:pi/20:4*pi; hold on x=cos(t)+sin(2*t); y=2; cle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