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异质性、经济趋同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周业安 、章 泉 :参数异质性 、经济趋同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参数异质性 、经济趋同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周业安 章 泉
内容提要 :本文首次采用分量回归方法来研究中国城市间经济的趋同方式 。已有文
献研究大都采用条件均值回归的实证方法 ,无法从本质上揭示不同地区本身存在的异质
性而导致的增长方式的差别 ,本文利用中国 182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 ,先采用 OLS 方
( )
法 ,然后采用 Koenker 和 Hallock 2001 发展的条件分量回归的方法 ,对城市之间的经济趋
同方式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与 OLS 方法不同 ,我们发现参数异质性的证据 ,表明不同
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差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存在条件收敛 ,但分量回归的
结论不支持这个预测 。我们发现条件收敛不是普遍现象 ,增长率分布处于低分位点的地
区存在条件收敛特点 ,但对于增长率分布处于高分位点的地区而言 ,结论并不显著 。这一
结果对于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非常重要 。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趋同 分量回归
一 、引 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就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其
中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先天的禀赋 、早期的发展战略以及后来的放权试点、资源流
动 、地方政府 自身的发展思路等等都可能造成地区发展路径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本身在报酬递增等
机制的作用下又可能被放大 ,结果会形成富者更富、穷者愈穷的局面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会产生严
重的社会问题 ,相应地降低了高增长所产生的福利 ,并进一步阻碍未来的增长 。因此 ,如何协调地
区平衡发展 、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就成为今后我国经济深化改革的头等大事之一 。
显然 ,要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首要的理论问题就是 ,这种不平衡的程度和特点究竟
是如何 ? 只有了解了地区发展不平衡本身的状况 ,才能对症下药 。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
( )
工作 。尽管江小涓和李辉 2005 认为 ,从实际收入角度看 ,地区差距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但差
距的存在还是应该肯定的。从现有的研究看 ,绝大多数研究认为 ,改革开放以后地区发展的平衡程
度存在波动 ,不过总的趋势表现为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这种差距扩
(
大明显 比如林毅夫等 ,1998 ;蔡 和都阳 ,2000 ;王小鲁和樊纲 ,2004 ;董先安 ,2004 ;刘夏明等 ,2004 ;
许召元和李善同 ,2006 ;万广华 ,2006) 。
(
一些研究已经发现 ,市场化过程对这种地区差距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王小鲁和樊纲 ,
)
2004 ;刘夏明等 ,2004 ;许召元和李善同 ,2006 等 ,如此看来 ,一个 自然而然的逻辑就是通过政府这
只看得见的手来弱化地区差距问题 。可惜的是 ,地区差距的扩大和政府本身的行为有关 ,林毅夫和
( ) ( )
刘培林 2003 以及刘夏明等 2004 指出 ,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导致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 ; 陆铭和
周业安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2 , 电子信箱 :rendayean @163 . com ; 章泉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邮政编
( )
码 :100872 , 电子信箱 :quanzh @ruc . edu . cn 。本研究得到“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资助以及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建
设项 目———首都经济”项 目的资助 ,特此感谢 。作者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行为和制度经济学前沿”讨论组成员的有益评
论 ,特别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