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 串级控制系统.ppt

发布:2018-06-16约2.85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 串级控制系统 * 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例如 精馏过程的控制 目标:控制塔釜温度稳定 方案1 优点:将所有对温度的干扰都概括在控制回路内。 缺点:当蒸汽压力波动较大时,由于温度对象滞后较大,控制质量不理想。 3-1 概 述 一、单回路控制的局限性 单回路适用于蒸汽压力恒定的情况 FC 进料 塔底采出 1 2 蒸汽 方案2:控制蒸汽流量恒定 方案2 优点:能及时克服蒸汽压力的干扰对温度的影响 缺点:不能克服进料流量、物料温度等其他因素对温度的影响。 增设一个蒸汽流量控制,如上图所示,是否可以稳定蒸汽流量呢?回答是否定的。 这是因为:当进料增大时,提馏段温度下降,为了保持这一温度稳定,TC使V1开度增大,以增大蒸汽的供给量,随着蒸汽的增大,流量控制器FC开始动作,它要将V2关小,力图使流量回到给定值。这样两套系统就会打架,结果哪套系统度不能正常运行;我们的目的是维持提馏段温度稳定,从而保证塔底产品的质量,二维持蒸汽流量恒定不是目的,流量的大小是允许改变的,何时改变与温度控制的需要而定。 常用的名词 主变量与副变量;主对象与副对象;主控制器与副控制器;主回路与副回路。 串级控制系统方块图 二、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f2引起F变化,控制器FC及时进行控制,使其很快稳定下来. 如果干扰量小,经过副回路控制后,f2一般影响不到温度T; 如果干扰量大,其大部分影响为副回路所克服,波及到被控变量温度T再由主回路进一步控制,彻底消除干扰的影响,使被控变量回复到给定值。 由于副回路控制通道短,时间常数小,所以当干扰进入副回路时,可以获得比单回路控制系统超前的控制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控制质量。 干扰作用于副对象 f1变化→T↑→TC输出↓→FC设定值↓→ FC输出↓→ F↓ 所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如果干扰作用于主对象,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可以及时改变副变量的数值,以达到稳定主变量的目的。 干扰作用于主对象 干扰同时作用于副回路和主对象 加强了控制作用,加快了控制过程。 FC输出(部分)互相抵消,阀稍稍动一点,即可使系统稳定。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引入一个闭合的副回路,不仅能迅速克服作用于副回路的干扰,而且对作用于主对象上的干扰也能加速克服。副回路具有先调、粗调、快调的特点;主回路具有后调、细调、慢调的特点,并对于副回路没有完全克服掉的干扰影响能彻底加以克服。因此,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主、副回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充分发挥了控制作用,大大提高了控制质量。 3-2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从系统结构来看,串级控制系统有主、副两个闭合回路;有主、副两个控制器;有分别测量主变量和副变量的两个测量变送器。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 一、系统结构的特点 二、控制系统性能的特点 1.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干扰 串级系统副环的等效性 由于 而对于动态滞后较小的副回路,有 2.能改善控制通道的动态特性,提高工作频率 比较点后移 1)等效时间常数减小,响应速度加快 令 因为在任何条件下 1+Kc2KvK02Km21 ,因此可得: 等效幅对象时间常数缩小,意味着对象的容量滞后减小,这就会使系统的反应速度加快,控制更为及时。 在时间常数缩小的同时,放大倍数也缩小了,但这一缺陷可通过增大主控制器的放大倍数的办法加以弥补。 2)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串级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为: 对同一过程,采用单回路控制方案,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可得: 若两种方案的阻尼系数相同,则有: 结论:副回路改善了动特性、提高了响应速度和工作频率;当主、副时间常数比值一定,副调节器的比例系数越大,工作频率越高;同样,当比例系数一定,主、副时间常数比值越大,工作频率也越高。其结果使振荡周期缩短,提高了系统的控制质量。 3)串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等效副对象的放大系数为: 副回路的等效放大系数为: 这就是说当副控制器的放大倍数整定得足够大时,等效副回路的放大倍数只取决于测量变送环节的放大倍数Km2 ,与幅对象的放大倍数无关。 综上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1)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2)能改善控制通道的动态特性,提高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3)对非线性情况下的负荷或操作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3-2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适用范围:当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且频繁、负荷变化大,简单控制系统满足不了控制质量的要求时,可采用串级控制系统。 1、主变量选择 主变量选择原则:同单回路受控变量选择原则 2、副变量选择原则 副变量的选择与副回路的设计是串级控制的关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