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docx
简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国家。它主要与依靠自身丰富自然资源增加国家财富,以及主要依附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和技术的国家相区别。
按照现在权威的表述,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是,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
国家创新能力目前大多用创新综合指数来评价。创新综合指数指标体系一般包括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两大类,在这两类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有:(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研发人员数量;(3)对外技术依存度;(4)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5)本国人专利年度授权量等。
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新一轮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在稳步回升发展中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日益突出,特别是依托自然资源的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含量低下的产业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2030年达到72%。同时有关研究显示:我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约6%,但消耗的能源占世界17%,而德国GDP与我国相当,其消耗的能源只占世界的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央在2006年1月全国
科技大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从世界范围来看,创新正在国际化,创新的重心开始东移(中国)和南移(印度)。发展中国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知识源泉和目的地。包括企业研发、学术研究、高等教育、高技术劳动力都有国际流动趋势,这对原来的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形成了挑战。合作正是推动国际创新重心转移的重要力量。重视合作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促进各创新经济体、科研机构间的深入合作,这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
而且,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的。下面就让我简单的分析一下。
第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但我们为此付出的成本、代价很大,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以环境的损耗为代价的。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比2000年翻两番。但如果没有技术进步的支撑,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才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目标唯一安全可靠之路。
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自主发展的需要。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正在走向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速度加快,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变动快速而不稳定。我国要顺利地实现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将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加强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就是国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历史证明,得科技者得天下,哪个国家占据科技发展制高点,哪个国家就是世界的历史中心。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