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 制作绚丽背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新建图像,用默认的前景和背景色制作【滤镜_渲染_云彩】,然后再【滤镜_渲染_分层云彩】,形成类似下图的效果。
图1
2、然后使用【滤镜_像素化_铜板雕刻】,类型选择“中等点”,如下左图。形成的效果如下右图。
图2
图3
3、将图层复制一层,对其使用【滤镜_模糊_径向模糊】,设置如下左图。形成的效果如下右图。
图4
图5
4、对下面的图层使用【滤镜_模糊_径向模糊】,设置如下左图。得到的图像效果如下中图。图层调板如下右图。
图6
图7
图8
5、将位于上层的图层复制一份,使用【滤镜_模糊_高斯模糊】,然后将混合模式设为“颜色减淡”,效果如下左图。图层调板如下中图。
图9
图10
6、将所有图层合并,然后复制一层执行【滤镜_模糊_高斯模糊】,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变亮”,效果和图层调板分别如下左图和中图。之后在最上方的图层建立色相饱和度调整层,使用着色方式调整,类似下右图。
图11
图12
图13
总结:利用云彩和铜板雕刻滤镜制作出随机的点状效果,然后使用径向模糊制作出线条效果,最后利用高斯模糊和混合模式制作出光晕效果
1、新建图像,用默认颜色执行【滤镜_渲染_云彩】,得到如下左图的效果。然后使用【滤镜_纹理_染色玻璃】,适当调整数值得到如下右图的效果。
图1
图2
2、使用【滤镜_扭曲_球面化】,设置如下左图。效果如下右图。
图3
图4
3、〖CTRL_J〗复制该图层,将混合模式改为“颜色减淡”,然后【编辑_旋转_180度】。对其再次执行【滤镜_扭曲_球面化】(可通过〖CTRL_F〗重复使用最后的滤镜)。得到图下左图的效果。 再次复制图层,将混合模式设为“叠加”,执行同样的旋转和滤镜,效果如下中图。
图5
图6
4、对位于上方的两个图层使用【图像_调整_色相饱和度】,效果和图层调板分别如下2图。
图7
图8
5、使用裁切工具,可在公共栏开启透视选项,如下左图。得到的效果如下右图。
图9
图10
总结:使用云彩滤镜制作素材,然后使用色相饱和度调整命令来为灰度图像着色。
1、新建图像,用形状工具中的椭圆工具,绘制一个圆环,即一个大圆中间减去一个小圆,如下图。注意必须以矢量格式绘制。
图1
2、多次复制圆环路径,移动到任意位置,并分别指定不同的变换,每一组圆环的变换完成后应将其组合,以免运算方式对其他圆环造成影响。效果如下左图。图层调板如下中图。对矢量形状图层执行【图层_栅格化_形状】,然后使用【滤镜_风格化_查找边缘】,得到如下右图的效果。
图2
图3
图4
3、依次使用【滤镜_风格化_突出】、【滤镜_模糊_径向模糊】,设定分别如下2图。
图5
图6
4、使用【图像_调整_色彩平衡】〖CTRL_B〗或【图像_调整_色相饱和度】〖CTRL_U〗为灰度图像着色。
图7
5、暂时隐藏圆环图层。使用默认颜色〖D〗,在背景图层上使用【滤镜_渲染_云彩】,得到类似下左图的效果。然后对其使用【滤镜_模糊_径向模糊】以及【滤镜_锐化_USM锐化】,分别如下中图和右图。
图8
图9
图10
6、使用色彩平衡或色相饱和度为灰度图像着色对背景层着色。效果如下图。
图11
总结:利用突出滤镜来营造立体感,但只对于较小的面积适用,如果在大范围内使用则立体效果不明显。这就是为什么将圆环转为线条的原因。背景的营造就是通常的云彩加工手法。用径向模糊营造放射感,再将其锐化以增加线条感。在为灰度图像着色时,使用色彩平衡命令较为方便,因其调节更为细腻,且可以通过开启“保持亮度”的选项来营造过度曝光(即合并高光)的效果。如背景的云彩即是如此。但在对圆环调整的时候关闭了该选项,避免了圆环过度曝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