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注意事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免疫共沉淀 (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 一 实验原理 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 CO-IP应用与IP区别 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 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CO-IP与IP只取决于检测焦点是初级靶分子(抗原)还是次级靶分子(相互作用蛋白) 实验基本原理 1.提取蛋白 2.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X的抗体 3.孵育后再加入Protein A或G(于Agarose bead上) 若细胞中有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复合物:“Y—X—抗X抗体—Protein A或G 3.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又被分开。(xy抗原、x抗体) CO-IP原理图解 proteinA/G-琼脂糖珠复合物 Protein A是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蛋白质,能特异性地与人和哺乳动物抗体(主要是IgG)的Fc区结合。 目前多用protein A/G预先结合在argarose beads上。 ProteinA/G的作用及具体原理 “捕获”抗体,形成复合物, 抗体-目的蛋白-ProteinA/G beads 非共价健结合 ProteinA/G-garose beads 共价结合 加样缓冲液-煮沸变性-离心 Protein A/G beads↓ EP管(抗体-目的蛋白-少量非特异性吸附蛋白)。 二 CO-IP特征 优点 (1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处于天然状态 (2 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 (3 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 二 CO-IP特征 局限性 (1 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2 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 (3 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 三 实验流程 提取细胞总蛋白 ↓ ↓ 离心,上清电泳(抗原抗体) 准备PA珠子,PBS洗3遍 ↓ PA珠子加入蛋白裂解液(去除非特异性蛋白背景) ↓ 离心去PA珠子,取上清 ↓ 测蛋白浓度 (BCA法) ↓ 加一抗反应(4℃过夜) ↓ 加PA珠子捕捉复合物 (室温1h或4℃过夜) ↓ 离心,收集沉淀,预冷RIPA Buffer洗3遍 ↓ 上样缓冲液悬浮沉淀,加热游离抗原、抗体、珠子 ↓ ↓ 四 实验结果分析 SDSWestern blotting分析 质谱分析检测目的蛋白 SDS结果分析 标难曲线只对同一块凝胶上的样品的分子量测定才具有可靠性。 CO-IP与质谱分析流程 三 实验的关键 1. 实验最需要注意点就是抗体的性质。特别是多抗的特异性是问题。 2. 为防止蛋白的分解、修饰,溶解抗原的缓冲液必须加蛋白酶抑制剂,低温下进行实验。 3. 考虑抗体/缓冲液的比例。抗体过少就不能检出抗原,过多则就不能沉降在beads上,残存在上清。缓冲剂太少则不能溶解抗原,过多则抗原被稀释。 4. 确定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生在细胞中,而不是由于细胞的溶解才发生的,这需要进行蛋白质的定位来确定。?? 注意的问题:1.裂解液 细胞裂解采用温和的裂解条件,不能破坏细胞内存在的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多采用非离子变性剂(NP40或Triton X-100)。每种细胞的裂解条件是不一样的,通过经验确定。 不能用高浓度的变性剂(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