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一本通》“文化生活‘板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化生活》目录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4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4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4
文化的形式 5
文化的社会作用 5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6
文化与综合国力 7
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8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0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表现 10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0
优秀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 11
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12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2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2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2
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13
民族节日: 13
文化遗产: 13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5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意义 15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的原则 16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的特点 17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7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8
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容 18
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19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0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0
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22
第五课 文化创新 22
考点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2
文化创新的意义 22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3
文化创新的途径 24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25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7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28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9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 29
引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9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9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0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31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1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32
中华文化的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4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34
考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35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37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37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38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9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0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40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40
当代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特点 41
文化生产和消费发展的原因 41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42
第九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2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4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4
第十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九课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4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45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45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46
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46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7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47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9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50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51
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52
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5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 54
“全盘西化”论 56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 57
文化侵略 57
社会公德 58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60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物质活动、物质载体:书籍、艺术品、历史文物、人们的社会行为等)。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西方文明的两块基石和两个高峰:一是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二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古希腊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人在思想上建构了西方,而罗马人则按照希腊人的设计图纸在现实中建构了西方,因此,我们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例1】为了更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