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人口经济课件.ppt

发布:2024-12-31约2.88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市人口經濟

第一節城市人口及其人口經濟關係一、城市人口的定義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和在城市中從事各項職業活動的人口及被撫養人口。二、城市人口的特徵及構成1、城市人口的特徵城市人口相對於農村人口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1)城市人口高度集中。(2)城市人口比重逐步上升。(3)城市人口是生產與消費的主體。2、城市人口的構成城市人口是聚集在一起的數量巨大的群體,它的構成是其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直接反映和具體結果。從自然構成來看,它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齡構成、性別構成、育齡婦女構成等方面的內容。從社會構成來看,它主要包括戶籍構成、勞動構成、文化素質構成、經濟地位構成等方面的內容。三、城市人口經濟關係

所謂人口經濟關係就是人口經濟過程中人口與經濟之間的相互關係。第二節城市人口的就業與失業一、城市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1、城市的勞動供給勞動力供給可以定義為,在不同的工資水準上,一個既定的人口市場中所提供的工作量。1勞動供給函數的斜率通常為正,它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工資越高,提供的勞動量越多。一個城市、尤其是經濟活力充沛的大城市,其總體勞動供給曲線將如圖9-1所示的曲線,斜率一直為正。圖9-1社會總勞動供給曲線影響城市勞動供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是以下幾方面:(1)人口特徵。它包括人口的規模、人口的再生產能力、人口的遷移、人口的年齡與性別構成等等。(2)勞動力素質。它包括勞動者的身體健康狀況、文化教育程度、勞動技能水準、以及合作精神等。(3)勞動參與度。它指的是總人口中有就業願望的正常人口所占百分比、以及他們願意提供的勞動時間。(4)制度因素。它包括社會保障體制、就業政策、勞資關係等。2、城市的勞動需求勞動力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它是由於對商品與服務的需求而導出的對勞務的需求。假定只存在勞動與資本這兩個生產要素,則當資本量固定時,勞動量的增加會以遞減的速率引起產品量的增加,直至勞動增加也不引起產品增加為止,這被稱作邊際收益遞減律(也稱邊際生產率遞減律)。根據西方經濟學原理,最終產品的價格乘以邊際產量等於新增勞動的邊際產值;而各種勞動的邊際產值曲線就是勞動力需求曲線,因為這條曲線反映了應付給新增勞動量的最高工資,如圖9-2所示。圖中縱軸W表示相當於邊際產品價值的工資;橫軸L為勞動需求量;則勞動需求曲線為D1,其斜率為負。圖9-2勞動需求曲線及其變動影響城市勞動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最終產品價格。當最終產品價格上升時,意味著對它的需求增加;在邊際產量一定的情況下,價格上漲會提高勞動力的邊際產值,,使勞動需求曲線從D1上移到D2,即導致對勞動需求的增加。(2)生產投資量。如果提高生產投資量,則表明工人的人均資本量增加,從而提高邊際產量,並引起勞動力的邊際產值上升,這也將使勞動需求曲線從D1上移到D2,即導致對勞動需求的增加。(3)其他要素價格。決定生產規模的生產要素除了勞動外,很重要的還有資本和土地。在一定規模的生產中,如果資本與土地的價格有一個、或兩個都上漲,則相對來說勞動力價格在下降,這會促使廠商增加勞動投入而減少資本、土地的投入,直到勞動的邊際產值函數降低到勞動力的貨幣產值等於其他兩個要素的邊際產值為止。(4)生產技術水準。技術要素對於勞動力需求變化的影響,在長期內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技術裝備程度的提高,會使勞動生產率提高,從而減少勞動需求量;另一方面,技術的創新又不斷引致新產業的誕生和新領域的開拓,從而增加新的就業機會、提高勞動需求量。二、城市的就業機制與勞動市場所謂就業,是指有勞動能力的人向社會提供一定的勞動(無論是體力的還是腦力的),並獲得相應的報酬。從以上對勞動供給與需求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城市的就業是如何產生又如何分配的。這裏補充說明一下城市就業的相關約束機制。城市的就業機制主要受資本成本、產業結構、企業規模、通信與運輸條件等因素的制約。這其中,勞動市場的作用是十分顯著的。三、市場經濟社會的失業問題所謂失業,是指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沒有工作,不能與生產資料相結合。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新增的勞動者找不到工作;二是原有的勞動者失去了舊工作、尚未找到新工作。1、失業類型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把失業區分為不同的類型:(1)按表現形式,可分為完全失業和隱蔽失業。前者指完全找不到工作,為法律所公開承認的失業;後者指希望全日工作、連續工作的人只能從事半日工作、非連續工作,法律不公開承認為失業,也稱半就業或半失業。(2)按產生原因,可分為自願失業和摩擦失業。前者指因勞動者不願接受現行工資、或不滿足現有的工作條件而失業;後者指為了改變工作種類或地點而變換工作、原材料缺乏、機器設備發生故障、就業消息不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