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技术以它能实现文本、数据、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当今的教学改革。本文以地理学科为例,来谈谈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
地理学科本身具有直观性强,综合性强,信息量大,运用信息源种类繁多,研究尺度范围变化大等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下,仅靠老师讲解很难表达丰富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若想成功地教好每一节课,必须一开始就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优化的地理教学氛围,使他们从尚未激发兴趣——兴趣盎然——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以至具有坚毅的学习意志,从而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例如:学习西欧国家的时候,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欧洲自然风光图片,多彩的异国风情,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欧洲民歌,这时学生则被课件的内容所吸引,于是老师抓住这一时机,提问:“欧洲景色美吗?你们想去欧洲旅游吗?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一个积极思维的境界,激发学生想了解欧洲的兴趣。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开始新课的教学,既是良好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一半。
二、 化静为动,形象直观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它既可以使静止的文本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动画一样移动,也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既可以变化色彩,又可以控制速度。例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时,学生对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很难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来解释,教师用动画显示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使难以理解的板块运动学说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三、 变难为易,突出重点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地理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如在教《地球的运动》时,我采用动画方式演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来回移动,让学生在复习地球公转的特点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展示,学生清晰地看到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进而理解这一比较抽象的内容。这样既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大大发展了学生的放散性思维。
篇二:
安装造价员实习周记
安装造价员实习周记第一周周记到公司的第一天师傅问我在学校学了些什么,我一时竟不知怎么说。我跟师傅说学的挺广的,不过都不算怎么深入。师傅问我预算学得怎么样,我说没怎么深入,只是学的些基础。看来我得从头好好学习了。第一天,师傅拿了一套简单的建筑图纸给我,是前不久刚完工的小区的附带的幼儿园图纸。然后让我对照着《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自己先计算该建筑的建筑面积。我先把定额中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看了几遍,然后自己翻图纸,按照定额规定自己把两层的建筑面积算了一遍,又验算了一遍。期间,遇到不懂的及时向师傅请教。师傅都耐心帮我解答,有时放下自己手头工作过来看我计算是否正确。每次问师傅他都细心讲解,还会拓展一些我不知道的内容。师傅说要做好预算得会看图纸,还要熟悉预算定额。相信在师傅的帮助下我可以学到更多。第二周周记我了解到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先熟悉计算规则,很多东西和实际中是不一样的,必须知道各个构件的计算规则并熟记。通过一周的训练和计算,我明白了所有梁都算至板底,长度算至柱间净长,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计入梁内。圈梁工程量要扣除深入其内的梁的体积。柱子从柱基算至板顶,有柱帽算到柱帽下端,板厚所占体积不扣除。板分有梁板无梁板,有梁板的梁计入板内套板的定额,板不扣除柱所占体积。无梁板包括板和柱帽的工程量。本工程主要是工业厂房承受力大,基础采用大板基础。一周算完后,感觉自己挺有成就感,了解到实际和图纸中的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