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2.inmjh.kh.edu.tw.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雄市立英明國中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一年級自然科試題
一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選擇題 (每題2分,共100分)
關於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敘述,何者錯誤? (A)在生物體內不能產生能量 (B)可維持生物體正常機能 (C)生物對它們的需求量較少 (D)植物可經由光合作用後,形成這兩類養分。
用餐時,飯在口中咀嚼一段時間後會產生甜味,這是由於下列何種原因? (A)因唾液中含糖分 (B)心理因素所造成 (C)唾液中含有酵素,使澱粉分解而轉變為糖 (D)飯被牙齒磨碎,而釋放出飯粒中的糖。
右表為本氏液和碘液測定葡萄糖和澱粉的紀錄,若以「+」表示有反應,「-」表示無反應,則甲、乙、丙、丁依序為何? (A)+-+- (B) ++-- (C)--++(D) +--+。
有關酵素的敘述,何者錯誤? (A)酵素由活細胞產生 (B)生物細胞內的代謝作用,均需酵素參與 (C)酵素離開細胞,便失去作用 (D)生物體內的酵素可以反覆利用。
(甲)在沸水中漂洗 (乙)在酒精中隔水加熱 (丙)加亞甲藍液 (丁)加碘液 (戊)在本氏液中隔水加熱 (己)在沸水中煮沸 2 分鐘。試由上列選項中,選出與「測定光合作用產物」有關的四項實驗操作,並排出正確的順序:(A)己乙丁甲 (B)乙己甲丁 (C)戊乙甲丙 (D)己乙甲丁。
下圖為酵素參與某物質合成反應的示意圖,請問酵素是其中哪一種分子? (A)甲 (B)乙 (C)丙 (D)丁。
葉的葉肉下層細胞排列較上層疏鬆,其主要功能是增加 (A)二氧化碳的吸收 (B)水分吸收 (C)日光的吸收 (D)礦物質的吸收。
醣類、蛋白質、脂質經人體消化後,依序分別轉變為什麼,再被吸收? (A)葡萄糖、脂肪酸、胺基酸 (B)脂肪酸、葡萄糖、胺基酸 (C)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 (D)脂肪酸、胺基酸、葡萄糖。
(甲)分泌消化液;(乙)大分子進入細胞;(丙)小分子進入細胞;(丁)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戊)小分子合成大分子。人體的消化作用,需經過上列哪些步驟及順序? (A)乙→甲→丁 (B)丙→戊→甲 (C)甲→丁→丙 (D)丁→丙→甲。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出現在人體的淋巴中?(A)白血球 (B)紅血球 (C)水 (D)病菌。
如右圖(一)是某種養分在人體消化道內量的改變情形,你認為這是哪一種養分? (A)澱粉(B)蛋白質(C)脂質(D)維生素。
關於不同動物的消化構造的敘述,何者錯誤? (A)變形蟲會直接以細胞吞噬食物 (B)海葵具有管狀消化構造 (C)蚯蚓有管狀消化構造 (D)水螅具有囊狀的消化構造。
木本植物年輪形成的原因為何? (A)便於記憶樹齡 (B)水分經過樹幹的侵蝕作用 (C)運輸水分及輸送養分兩種細胞的交互排列 (D)季節的周期變化。
溪頭森林區常發現樹木被赤腹松鼠環繞基部啃咬一圈樹皮而枯死,這是因為如右圖(二)中的哪個部位被破壞,導致樹木養分無法運輸? (A)甲 (B)乙 (C)丙 (D)丁。
路邊的行道樹,在剛栽種的時候,常會剪得光禿禿的,這樣做的主要目的為何? (A)促進新芽跟葉子的生長(B)減少水分的蒸散(C)減少養分的消耗(D)讓莖變的更粗。
有關木本植物的維管束,下列比較何者正確?
選項 項目 木質部 韌皮部 (A) 運輸物質 水和礦物質 養分 (B) 運輸方向 由下而上 由上而下 (C) 葉內位置 葉脈下側 葉脈上側 (D) 根內位置 維管束外側 維管束內側 有關人體內血管的比較,何者正確? (A)分布最廣的是動脈,其次是靜脈,最少是微血管 (B)管壁厚度大小,動脈>微血管>靜脈 (C)心臟及靜脈內有瓣膜,微血管則無 (D)靜脈將血液帶離心臟,動脈將血液送回心臟。
同一時間測量,關於人體呼吸次數、心跳次數、脈搏次數的關係,下列何者正確? (A)呼吸次數>心跳次數=脈搏次數 (B)心跳次數=脈搏次數>呼吸次數 (C)呼吸次數=心跳次數=脈搏次數 (D)心跳次數>脈搏次數>呼吸次數。
<背面尚有試題>
關於開放式循環系統的敘述,何者正確? (A)缺乏心臟,血液直接由動脈收縮壓擠 (B)血液經微血管運送至體腔 (C)組織直接浸在血液中 (D)部分哺乳動物具有開放式循環。
下列哪一種物質,不是由血漿運送? (A)廢物 (B)抗體 (C)腸液 (D)激素。
關於光合作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光反應需要能量,暗反應不需要能量 (B)所釋放出的氧來自於二氧化碳的分解 (C)光反應一定要有光才能進行 (D)暗反應一定要在黑暗中進行。
植物的莖會表現出向光性,在下列敘述的原因中,何者完全正確?(A)因光線因素造成莖兩側生長素分布不平均 (B)莖內生長素多的一側,長得慢 (C)莖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