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320高二生物期中模拟1.doc

发布:2017-04-06约8.1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曾都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题 命题:龚铭 审题:冯立东 2017-3-2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 C.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过程中 D.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 2.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B.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导致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重组 C.基因工程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遵循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D.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不属于基因重组 青少年上时间占比越来越大,电脑所散发出的辐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有关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可能诱发DNA中碱基对的改变 B.可能诱导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C.可能诱导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D.可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含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几条非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单倍体育种常常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5.在一个进行无性繁殖、个体数量比较大而又被充分隔离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D.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某动物的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a或基因b纯合的胚胎不能成活.若群体中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  ) A.66.7%?? B.60%?? C.50%? D.33.3% 某基因型为Bb的二倍体番茄,自交后代中出现一株三体,基因型为Bbb.下面对该三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 B.体细胞内含3个染色体组 C.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产生的花粉有4种基因型 8.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由于田间管理较好,枣阳一农户家的桃树出现了果多个大的性状 B.紫外线照射使人患皮肤癌 C.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 D.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 9.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B.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性状,但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的幼苗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的四倍体 以下为甲(A/a)、乙(B/b)两病的遗传系谱图(两家族成员均无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不可能是白化病 B.一定是纯合体的个体有5、6、9、10 C.乙病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 D.7号和8号所生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3 1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 B.变异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C.生物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Tay-Sachs病是一种基因病,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异常酶引起的。下表为正常酶和异常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异常酶的mRNA不同于正常酶的mRNA的最可能原因是(? ) 酶的种类 密码子位置[][] 4 5 6 7 正常酶 苏氨酸(ACU) 丝氨酸(UCU) 缬氨酸(GUU) 谷氨酰胺(CAG) 异常酶 苏氨酸(ACU) 酪氨酸(UAC) 丝氨酸(UCU) 缬氨酸(GUU) A.第5个密码子中插入碱基A B.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UAC C.第6个密码子前UCU被删除 D.第7个密码子中的C被G替代 13.右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染色体1、5、4、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 C.图中7和8的同源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