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软件论文:应用型软件专业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应用软件论文:
应用型软件专业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
摘要:操作系统是应用型软件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从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操作系统;应用型软件专业;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传统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日益减弱。在从事与行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中,除了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外,更需要与行业相关的知识。又因很多高校传统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严重滞后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许多毕业生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很多高校设置了面向应用的软件专业(如软件工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无论是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还是应用型软件专业都需要开设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尤其是对于应用型软件专业而言,不能只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只学习最新的技术,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将受到影响。操作系统作为核心主干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隐藏在技术层面之后的原理知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经典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来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而严谨有序的思维能力恰恰是很多应用型软件专业学生需要加强的一个环节。虽然开设操作系统课程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是鉴于应用型软件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原因,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除此以外,如果教师在操作系统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能和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那这门课程的设置也将毫无意义。 本文作者在对当前应用型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核心主干课——操作系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计算机类本科教育中培养的软件人才主要来自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软件工程专业,从本质上讲,这两个学科在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目标以及所关注的知识领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习软件及硬件理论的???业,侧重于研究;应用型软件专业是以学习软件理论为主的专业,侧重于技术。从目前我国的软件行业的市场需求来看,更需要软件类专业的人才,因此高校对于软件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应更强调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尽早了解计算机的工程属性,适应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操作系统课程是软件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到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的软件课程,该课程通过讲述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经典的算法以及现代操作系统成熟的设计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操作系统这门课程,可增强对大型软件系统的使用、分析和设计能力。但是由于操作系统课程具有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尤其涉及大量硬件知识,对于应用型软件专业的学生的教学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在课程内容、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做出改进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发挥操作系统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做支撑。本文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做前导知识,教师可以在操作系统课程讲授过程中从具体应用的表面现象出发,一步的授课对象在完成本科学习期间,有若干门课程为操作系统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和引导。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导论课程中掌握Windows基本应用,在Linux配置与管理课程中掌握Linux基本应用等。有了这些一步引导学生发掘其内部实现机理。采用“由现象看本质”和“由操作知原理”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适应理论性较强的操作系统课程。由于应用型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技术需要为依据,所以作者在授课过程中更强调软件实现,而对于涉及硬件知识较多的部分章节,如设备管理、中断技术等,采取了适当删节。 2寓教于乐,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用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来阐述操作系统中抽象的概念。比如在讲到进程概念时,为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可以把程序比作菜谱,而进程就是一次做菜的过程,做菜的人不同,做菜的时间和地点不同,这就是不同的做菜过程;又如某建筑图纸与建造过程的关系,建筑图纸就象程序,建楼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参与的人员不同,都构成了不同的建造过程。由此可以进一步分析出进程与程序之间的关系: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永久的,进程是暂时的;一个程序的多次执行对应多个进程,通过调用关系,一个进程又可能包含多个程序,在讲到进程调度中的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时,可以与日常生活中的买油条做对比,如果排在前边的A买100根油条,而排在其后的B买1根油条,如果老板是一个不会做生意的人,那么他会按照顺序来满足A、B两位顾客的需求。如果假设听课的同学中有一位是B,那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B顾客改变主意,不再等待,而去买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