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考试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美术史考试资料
一、甲骨文书法的艺术特点。 答:无论笔画粗细,都显得遒劲而富有立体感,轻重急徐变化细腻,有运刀如笔之感。总体上说,甲骨文还处于汉字尚未定型阶段,字的大小、长短乃至反 正都极其自由,笔画繁简多变,偏旁部首的写法和位置也不固定,异体字甚多,还有两个字在一起的合文,这些使得甲骨文结体自由活泼、布局参差错落,显得天真 烂漫、自然随意,具有后世比价规整的文字所欠缺的特殊韵味。 二、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上有那些变化? 答:早期多为族徽文字或器主姓名,字数很少,笔画有显著的波磔,尤存殷商遗风;线条有显著的粗细变化,布局渐趋齐整,注重行气和章法。 中期大体相当于穆、恭、懿、孝四世,大力提倡礼制以振兴王室权威,长篇铭文增多,笔画均匀,饱满圆润,布局完整,字型结构较为简化,从早期凝重、雄浑转向了端庄质朴。 晚期延续了中期的书风并发展成熟,体现出多样的风格倾向,笔法有草有工。 三、石鼓文的风格特点。 答:结字紧密,笔法圆劲,布局匀称,气运古朴浑厚。 四、结合清代的刻石,概述小篆的风格特点。 答:小篆结体圆转匀称,讲究笔意,追求线条的丰富变化与内在韵律,尤在长画的展势与疏密对比,在传衍中尤刚健婀娜而恬静安闲,由恬静安闲又转至纵横奇诡。 五、汉代简牍书法可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色? 答:汉代的简牍书法可以分为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两大类。? 江淮汉简,是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如山东临沂银雀山、湖南长沙马王堆、江苏连云港等地出土的西汉竹木牍和帛书。内容多为古代典籍, 如马王堆的《老子》,银雀山的《孙膑兵法》,其书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书风多古雅、沉稳,用笔结构讲究富于变化。西北汉简是指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 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西北汉简都有纪年作品,书体上大致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大量的作品是隶书。这些作品多出自驻守边疆的中下层官吏与 将士之手,用笔多变,点画放纵,率意而有天趣。 六、简述汉代各牍体的演变过程。 答:汉代的书体中,小篆仍然是通行文字之一,在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的仪典中书写。西汉初年,急速的隶变大潮,使小篆发生了隶变现象,西汉初期的 隶书尚属于古隶阶段,真正成熟的隶书是在笔画的波挑成熟和掠笔的形成。在解散隶书结构严谨的同时,形成了章草书,主要的特征是在每字的结束时采和波挑法, 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草书的形成,最早产生于篆书的草写当中,随间草篆嬗变为古隶,草书又继续朝古隶的快写方向发展。楷书与行书的出现晚于章草,约在东汉 中期出现了早期的楷书,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简易手写体,早期的行书应该产生早于早期的楷书与草书之间,楷书快写加上部分的草法形成了行书的特点。 七、汉代碑刻高潮出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汉代十分重视书法教育,东汉灵帝设鸿都门学,使书法教育上升不独立的艺术教育,培养了一批书法人才,政府根据《尉律》来选拔书法人才,经经艺 取仕,有力地促进了书风的盛行。汉代以孝治天下,并有举孝廉制度,此风一开,厚葬盛行,加上士大夫们好名之风盛极一时,死后皆立碑颂其生平,为汉代的书家 提供了用武之地。客观上促进了汉代碑刻艺术的发展。 八、东汉时期隶书碑刻有哪几类典型风格?举例说明。 ? ? 答:东汉时期的隶书碑刻有三种风格: 1、端庄平正、法度严谨类的碑刻。有《子游残石》《乙瑛碑》《袁博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 2、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的碑刻。有《礼器碑》《孔宙碑》《尹宙碑》《曹全碑》 3、质朴高华、雄浑沈厚一路的碑刻。有《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石门颂》《封龙山颂》《西狭颂》《甫阝阁颂》 九、东汉后期主要文人书法流派有哪些?对后世书法有什么影响? 答:东汉后期文人书法流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史上文书法流派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东汉后期的书法流派主要有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瑗和张芝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和刘德升的行书流派和蔡邕的隶书流派。 曹喜的篆书,开创了悬针法、垂露篆,对后世的邯郸淳、蔡邕皆有影响,直到魏晋南北朝的碑刻篆书都有曹喜的篆书风格。杜操的草书硬瘦,其书法风格特 征后来被张芝所继承,对魏晋南北朝书风产生很大的影响,张芝的草书对魏晋时期的文人书法流派中形成巨大的影响。这种流派的形成,为当时文人书家确立了一种 艺术创作模式,并影响了东汉至魏晋时期的书家群。 十、魏晋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于书法史上的地位。 答:钟繇是楷书第一人。他的“八分、正书、行书,皆为世人所喜”。他的儿子钟会真草效仿钟繇,被誉为“正书(楷书)之祖”,可以说,他们两创立了楷书。 十一、试说王羲之书法成就及对后世影响。 ? ? 答:成就:王羲之的成就之一是与其弟王洽变章草为今草,创造了韵媚婉转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