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会事业发展“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农学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终稿)
中 国 农 学 会
二一一年六月
目 录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调研咨询与建言献策,服务科学决策与经济发展
(二)开展多层次学术交流,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
(三)开展农业与农村科普工作,服务公众科学素质提高
(四)开展农业人才与科技评价,服务人才成长和成果转
化应用
(五)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服务农业人才知识更新
(六)加强网络和信息平台建设,服务学会活动方式创新
三、保障措施
(一)发挥学会系统整体优势
(二)加大重点任务资金投入
(三)加强办事机构自身建设
中国农学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科技社团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关精神,结合中国农学会的实际,制定《中国农学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党和政府联系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大力开展决策咨询、学术交流、评价激励和科学普及工作,不断增强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中国农学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如下:
——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与经济结合。产学研合作方式进一步拓展,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建设扎实推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会员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参与决策咨询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交流与发展。农业学术交流的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对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日益显著;学会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明显提高。
——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普与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力争使全国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对全国70%以上乡村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学普及活动。
——进一步促进各类农业人才成长。促进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基本建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各类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调研咨询与建言献策,服务科学决策与经济发展
1. 建立健全决策咨询的长效机制
——发挥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智力资源优势,积极向中国科协申请,将学会纳入国家级科技思想库试点建设,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着力打造有农业特色、有行业影响力的科学决策咨询品牌。
——拓展决策咨询新途径。积极探索会员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参与政策制定,特别是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以及学会承接综合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新途径。
——办好《农业科学家建议》。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区域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继续向中央或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更多高质量的《农业科学家建议》。
——大力开展专题调研。紧密跟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会员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敏感问题,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难点问题,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和加大自身投入,启动各类调研课题,提交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
2. 积极推动农业企业科技创新
——继续开展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工作站运行与管理办法,积极健全企业需求库、科技成果库、专家信息库,推动农业企业与院士、专家科研团队有效对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全面推进院士专家农业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加大对院士专家和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的服务力度,稳步推进以企业为重点的高端人才培养和一线技术人员训练,不断增强对涉农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开展多层次学术交流,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
1. 搭建学术交流活动平台
——完善学术交流活动体系。建立完善以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制度为基础,各分会、省级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学术活动相结合,国内学术活动为主体,国际和两岸学术活动为补充的学术交流活动体系。
——创新学术交流活动机制。健全学会搭台,政府、科研教育单位和社会多元支持,广大会员唱主角的学会学术活动机制,推动科学家与科学家、科学家与公众、科学家与政府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推动学术成果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以推动自主创新为目的,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为主线,围绕农业学科和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交叉性和关键性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打造有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