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二2012年第二次月考地理《环境保护》测试题及答案.doc

发布:2018-03-30约2.63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二2012年第二次月考地理《环境保护》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共75题,每题1.5分) 读“人类社会和环境相关模式图”回答1~3题 1、在“人类社会和环境相关模式图”中,与A、B、C、 D 箭头表示的意义相匹配的( ) ①铁矿石、水产品 ②煤渣、污水 ③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④植树造林和废物利用 A.A、① B、② C、③ D、④ B.A、① B、② C、④ D、③ C.A、② B、① C、③ D、④ D.A、② B、① C、④ D、③ 2、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对立的关系 B、统一的关系 (第1题) C对立统一的关系 D矛盾的关系 3、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 A、停止社会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C、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敢能量和物质 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不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B、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 C、 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D、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可以截然分开 材料: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回答5~6题: 5.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6.“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求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材料:2002年11月,澳大利亚的新威尔士州和韩国的中部地区爆发沙尘暴,南北半球同时发生沙尘暴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据此材料,回答5~9题: 7.下列天气系统,易造成沙尘暴的是( ) A.暖锋 B.台风 C.锋面气旋 D.反气旋 8.南北半球同时发生的沙尘暴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可能的看法是( ) A.此时韩国不应该出现沙尘暴 B.此时澳大利亚不应该出现沙尘暴 C.此时韩国和澳大利亚都不应该出现沙尘暴 D.此时韩国爆发的可能不是沙尘暴 9.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与韩国此次沙尘暴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日本 B.朝鲜 C.中国东部 D.蒙古国 10.澳大利亚的热带沙漠直逼西部海岸,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 B.东南信风 C.西澳大利亚寒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11.根治沙尘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平均分布水资源的数量 B.植树种草,建立起遏制沙漠推进的生态屏障 C.修建防风墙,阻挡沙尘入侵 D.兴修水库,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12.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下列诗句能反映该种思想的有 ①“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渔。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②“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③“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⑤“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读下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14.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1 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