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科院生态学试题.docx

发布:2015-09-21约7.21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态学甲 2007年 一、 名词解释并区分以下6组概念(每组8分,共48分) 1.表型适应与进化适应 2.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3.生境与生态位 4.捕食食物链与腐尸食物链 5.上行控制效应与下行控制效应 二、 问答题(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 1、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分别说明植物是如何适应水体和沙漠两种不同生境的。 2、简述种群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模型中的假说、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及r,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3、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并论述群落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指导意义。 4、何谓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简述分解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 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二种主要途径? 6、简述全球变化的主要类型,阐述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综合分析题(27分) 1、何谓外来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3分) 2、简述生物入侵的一般过程(5分)。 3、目前在我国发现了一些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暴发危害。试应用你所学的知识,以某种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或者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为例(任选其中的一种),简明扼要回答以下问题: 1)可以通过那些方法调查得出该外来种种群发生的绝对密度?(2分) 2)假设该外来种与当地另一近缘种存在着竞争关系,试建立该外来种种群(N1)与当地另一近缘种种群(N2)竞争的作用关系模型,并分析它们之间竞争作用的可能结果?(5分) 3)从该外来种自身遗传特性及侵入地自然、生物环境的角度,探讨该外来种暴发的可能机制?(8分) 4)根据该外来种种群暴发的可能机制,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提出对该外来种控制的对策(4分)。 2008年 名词解释 生命表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异质种群 表型适应 下行控制效应 最大持续产量 生态效率 可持续发展 他感作用 演替 简述 何谓有效积温法则?简述动植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方式 简述种群逻辑斯蒂模型中的假说、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何谓协同进化?分别简述竞争物种之间、捕食者与猎物之间、寄生物与寄主之间、植物与食草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何谓群落的演替?说明陆地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并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理论对退化生物群落恢复的指导意义 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分别说明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主要测定方法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2009年 一、名词解释 1.群落稳定性 2.种间关系 3.群落交错区 4.生物富集作用 5边缘效应(edge effect) 6温室效应 7生态系统(ecosystem) 8生产力 二、简述题 1 何谓种群和种群动态?简述种群绝对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 2 何谓种群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因子?简述种群外源性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争论焦点 3 何谓群落演替?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或包括的主要阶段 4 何谓生产力(量)?简述次级生产力的生产过程及其主要测定方法 5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斑尾榛鸡是中国特产松鸡科鸟类,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高山针叶林中。近年来,由于低海拔地区的毁林开荒等人类的活动,整个地区原始针叶林呈现严重斑块化,使斑尾榛鸡的栖息地隔离分化,许多地区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1)何谓集合种群? 2)如何通过生态学的研究手段(即研究中应该注重收集哪些方面的数据?采用什么研究技术?),研究斑尾榛鸡集合种群的生存状况,进而为斑尾榛鸡的保护提出对策 2010年 一、名词解释 1、自然选择 2、生命表 3、存活曲线 4、竞争排斥原理 5、协同进化 6、种群调节 7、食物链与营养级 8、关键种 9、生物量 10、生态系统服务 11、生态入侵 12、亲缘选择 13、可持续发展 14、阿利氏原理 15、他感作用 二、综合题 1、什么叫适应?动物对寒冷的适应方式有哪些/ 2、种群动态变化的参数主要是哪几个?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影响群落多样性的因素?为什么热带的多样性比寒带温带丰富?主要学说有哪些? 4、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研究的核心问题? 5、从营养结构上讲,生态系统的成分?以池塘或草地为例进行说明.。 6、什么叫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有哪些? 生态学乙 2005年 一、名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