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步长秋冬季老年人防病保健概览.ppt

发布:2016-10-26约6.74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秋冬季老年人防病保健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内科 谢志勇副主任医师 老龄社会 人活到60岁及60岁以上就是老年人了(发达国家规定65岁及65岁以上)。 人民网: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 ( 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如何优游盛世、安享晚年? 少得病!!! 顺道养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妄为伤身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组织代谢趋慢, 器官机能下降, 免疫功能降低, 因此,老年人抗病能力比轻壮年减弱许多。 老年人如何少得病?   秋冬季是老年人健康的一道关口 进入秋季,冬天就不远了,天气将逐渐转寒,北方的冷空气会一路南下,有时还会出现一次次的寒流。 秋冬季老年人保健 五行学说对秋冬季的认识 秋——燥、肺、津液 冬——寒、肾、阳气 古人秋天养生要点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古人冬天养生要点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使志若伏若藏,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重点预防四种疾病 心脑血管病, 高血压, 中风, 糖尿病。 对这些疾病能提高警惕,加强保健,预防在先,这些关口是能够平稳度过的。 警惕心肌梗死 心脏上有3支营养心肌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心肌发生缺血,就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冠心病有五个类型: 无症状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急性心肌梗塞 统计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平均年龄男性65.5岁,女性69.4岁,由此可见,心肌梗死主要是老年人的疾病。 统计资料还显示,冬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占全年的50%左右,11月-3月为发病的高峰期。 寒冷可诱发心肌梗死。 寒冷的刺激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减少,引起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直至发生心肌梗死。 所以寒冬季节要特别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生时最突出的症状是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坐下来休息,疼痛不能缓解,往往舌下含硝酸甘油药片也不能缓解疼痛。 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也有无痛性心肌梗死。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送病员到附近医疗单位救治。 预防心肌梗死的保健措施 1、防寒保暖。随气候变化增添衣服,穿厚的袜和保暖性好的鞋,脚受凉也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2、医嘱服药。如:硝酸酯类药、他汀类药、阿司匹林及舒服宁,并定期到医院随访复查。 3、饮食调养。饮食以新鲜蔬菜、鱼、禽、蛋、瘦肉为主,辅以豆制品和奶制品,热量要低一点。 4、适量运动。运动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是预防冠心病的良方。 预防高血压 寒冷将使人的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这对高血压患者是不利的。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1.脑血管意外。 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若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使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脑出血,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与地,俗称中风。脑出血病势凶猛,致死致残率极度高。 2.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 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肾功能不断恶化,最终可出现尿毒症。 3.高血压性心脏病。 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心脏负担增加,左心就会代偿性肥厚,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的代偿是有限度的,一旦失代偿,就会导致心力衰竭。 4.冠心病。 血压高,心脏负担大,心肌耗氧随之增加,且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此时心肌供氧减少,就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病人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缓慢起床 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的张力,以免在起床时因体位变化而引起头晕。 温水洗漱 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进而影响血压。用30-35℃的温水洗脸、漱口最合适。 饮水一杯 漱口后饮一杯白开水,既可冲洗胃肠道,又可稀释血液,促进代谢,降低血压。 适当晨练 高血压病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等),只宜做散步、太极拳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缓解全身中小动脉的紧张程度,有利于降压。 排便时避免用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