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经济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 思考
1.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什么叫教育经济学)
2.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3.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内容与研究方法
4.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经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多方面、多层次,其中最本质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经济及其由经济决定的社会发展,决定着教育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决定着教育的发展规模、质量、结构和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种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促进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 )研究任务
1、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作用;
2、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作用和所表现的特点;
3、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探讨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培???、训练和储备的经济价值,预测社会再生产对各种规格人才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需求,计算各种专门人才和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经济报酬;;
4、研究教育投资、教育成本、教育规模经济、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原理、原则、计算模式和数量指标,以及具体计量模式和方法,说明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与发展规律;
5、研究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四)内容框架(九章)
绪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教育服务与教育服务贸易、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教育产权与学校经营);教育投资;教育成本与教育消费;教育经济效率(教育规模经济);教育经济效益(教育经济效益计量公式、计量方法);教师劳动及其报酬;学生资助制度。;
二、学习教育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一)可提高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的一些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
(二)可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
消费事业?福利事业?行政事业?教育商品化?教育政治化?
(三)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资料。
(四)促进教育科学数量化,防止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减少浪费,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
(五)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 三、如何学习研究
(一)原则
1、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
3、批判与吸收相结合
(二)研究方法
1、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2、经济分析法
3、调查研究
4、数理统计
5、比较研究法
6、概算法;四、学科发展的历程(形成)
1、萌芽时期(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1)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萌芽起点研究的是原苏联斯特鲁米林在1924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首创劳动简化法。这篇论文是世界上最早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用数量化、定量化的语言专门阐述教育的国民经济意义,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
(2)西欧北美各国最早讨论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首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沃尔什在1935年写的《人力的资本观》。
;
萌芽时期的特点:
一是有了论文和专著,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是这一时期,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从观察在业劳动者身上来论述和讨论教育的经济意义和价值,还没有更多更深地涉及到教育规划、教育结构、教育计划及财政问题等方面。;2、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标志:英国教育经济学家韦锥在1962年写的《教育经济学》(初步形成);
1966年由罗伯逊与韦锥合编、国际经济学会出版的《教育经济学论文选集》(形成标志)
做出贡献的学者:美国学者舒尔茨和丹尼森等。
(1) 1957年明瑟博士学位论文《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及1958年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说明了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受提高的关系,实证地分析了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价值。;(2)舒尔茨1959年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就职演说,是呼吁教育经济学独立的宣言。《人力投资——一个经济观点》一文,阐述了他的人力资本概念;1961年,发表了《教育与经济增长》;1963年《教育的经济价值》从而完成了西方首次对教育经济收益的宏观定量分析,因此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
(3) 1960年,德博维发表了《教育经济发展的经济意义》提出了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轮廓。(4) 1962年,英国韦锥写《教育经济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教育经济学初步形成的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