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第十章.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忧考吧 初级会计实务
第十章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
第一节 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一、非企业会计体系概述
我国现行会计体系包括企业会计体系和非企业会计体系。企业会计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非企业会计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以及基金会计等。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预算执行情况,包括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其中,明细核算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为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和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同时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为主要目标,以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情况为主要核算内容,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是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民间非营利组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本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和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现金流量等信息。
基金会计以基金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基金独立于基金经办机构的自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实行专款专用,所以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与基金经办机构自身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会计核算分别进行,基金会计核算适用相关的基金会计制度,基金经办机构自身的会计核算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目前,我国的基金会计包括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住房公积金会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等。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应当将其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
事业单位会计是非企业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既要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也要满足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所以相对于企业而言,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所以,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反映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和预算执行情况。其中,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反映事业单位某一会计年度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
2、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款项时确认,支出一般在实际支付时确认。事业单位对其经营活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对应收应付款项等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也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3、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4、事业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三、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如表10-l所示。
续表
续表
第二节 资产和负债
一、资产
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一)货币资金
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是指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1、库存现金
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是存放在本单位的现金,主要用于单位的日常零星开支。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不得超范围、超额度使用现金,不得“坐支”现金,并按照规定核算现金的各项收支业务,确保库存现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保护库存现金的安全与完整。
①单位收到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有关科目
②单位支出现金:
借:有关科目
贷:库存现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