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徐格致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 : 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 晚期严重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84.6%)、眼球萎缩等 处理:困难 预后差 流 行 病 学 青中年 20岁 50岁 病 原 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55% 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 巨细胞病毒 诊 断 标 准 必要条件 1、边界清晰视网膜坏死灶、进展快 2、阻塞性的血管病变 3、玻璃体和前房的炎症 支持、非必需特征 1、视神经病变 2、巩膜炎 3、疼痛 全 身 情 况 1、多数为健康人群 2、皮肤的病毒感染 3、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 4、性病相关性疾病 5、免疫抑制状态 鉴 别 诊 断 CMV 内源性眼内炎 弓形虫 Behcet’s病 结节病 眼内淋巴瘤 Eale ’ s病 Coat ’s 急性多灶性出血性视网膜炎 最易误诊:虹睫炎、全葡萄膜炎 扩 瞳 治 疗 内科:抗病毒: ACV 1500mg 10-12d 600-800mg 4-6w 激素 抗凝? 外科:激光、环扎、玻璃体手术 ARN玻璃体手术报道: 2000年 28眼伴RD 手术方式:复杂--剥膜、网膜切开、注硅油(66.6%) 解剖复位:83.3% 视力预后:差 0.2 16.7% 0.2~0.02 27.8% 并发症: 脉络膜上腔出血 11.1% 脉络膜脱离 5.5% 继发性青光眼 5.5% 眼球萎缩/低眼压 15% 2001年1月~2003年6月 临床诊断ARNs不伴RD 30例 30眼 平均年龄:43岁 发病至手术平均时间:20天 术前视力:HM/BE ? 0.4,平均:0.06 手术原则 常规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 巩膜压陷法彻底切除基底部玻璃体 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剥膜 眼内激光封闭坏死灶后缘、裂孔 必要时,加环扎(10/30) 气体C3F8、SF6(26/30)或硅油填充(4/30) 硅油眼3月后取油或联合phaco 早期玻璃体手术术中发现: 部分PVD 大量炎性渗出 部分病例赤道前已无视网膜或形成筛孔 周边坏死病灶消退形成视网膜瘢痕、变薄 RPE坏死、疏松、播散 坏死区葡萄膜组织血管闭塞 早期玻璃体手术术中发现: 50%缺血性视神经改变 50%病例黄斑水肿/囊样变性 25%坏死区累及后极部视网膜 炎症小球沿血管分布 大部分1支以上主支动脉闭塞 视网膜新生血管(少数) 黄斑前膜(2/30) 结 果 随访 4~36月 眼内炎症完全控制,无复发 视力0.05~0.6,平均0.25 28例眼压:正常 早期/晚期手术疗效比较 T 检验 早期 VS 晚期手术 P0.05 典型病灶RD 术后并发症 复发网脱:3眼 后期白内障:18眼 黄斑前膜形成:5眼 黄斑裂孔:1眼 脉络膜脱离:1眼 低眼压:2眼 早期手术 vs RD后手术 影响早期手术病例视力预后因素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70%) 黄斑病变:黄斑水肿(50%) 初 步 结 论 ARNs 早期: 玻璃体渗出、机化对视网膜产生牵引 玻璃体中致PVR炎症细胞因子积聚 病毒对视网膜、血管的损伤 早期玻璃体手术终止或减轻上述过程 初 步 结 论 对大部分病例而言 1、术前至少2周抗病毒治疗 2、在发病后的2~4周手术 男,40岁,早期手术术后3月视力0.5术后9月,视物变形,视力0.1CME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耐德 术后15月,Phaco+IOL术白内障术后6月随访,CME消失,视力0.6 * * 玻璃体手术指征 术前接受正规ARN治疗2周:抗病毒药物、激素等 中重度玻璃体炎性混浊,经药物治疗, 仍有1个以上象限视网膜不见 玻璃体浓缩、机化,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 已发现裂孔,但无视网膜脱离 典型病灶无RD 术后 术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