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基本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汕头大学医学院
Pre-hospitalEmergencyCare
院前急救
基本技术
Background
背 景
印度洋地震和海啸
共有273,435人死亡或失踪(2004年12月26日 )
5.12地震
生者和死者
美国世界贸易大厦
日常生活
背 景
南方地区高等医学院校
每年急救技能比武
概 述
Generally
120 calls the
EMS provider
Ambulance dispatched to
the site of emergency
Patient is stabilized by EMS Provider
Surgery
EMS Patient Flow
Pt. Transport
Hospital ED
院前急救三大要素
通讯
运输
医疗
现场急救的组织协调
依赖于建立各种形式的急救网络组织
一般以城市急救部门为轴心
按区域规划和医疗力量
建立若干分中心
形成纵横交织的有机的急救网络体系
发生意外事故
组织灾害现场就近的各方面医疗力量
全力奔赴现场抢救
依靠社会支援协同抢救、转送和疏散伤员
事故发生的地点、类别和性质
伤员人数及伤情
简要抢救动态
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
现 场 救 援
维持受伤者的呼吸并使其通畅
清理受害者的口腔、咽喉,保持呼吸通畅,取出假牙,宽衣松带
避免受害者受凉感冒
对受伤者尽可能减少移动,或平稳协调地移动
受害者的头、颈和躯干必须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基本技术
生命体征维持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院前急救的目的
保存生命
防止病情恶化
改善预防
生命体征维持
另外有
专题讲课
止血
Hemostasis
止血目的
急性创伤性大出血是伤后早期死亡原因
尽快有效止血防止机体损伤进一步加重
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抬高肢体止血法
屈肢加垫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
主要用于动脉出血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
头面部
上肢
指压止血法
下肢
指压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一般用于较小创口的出血
抬高肢体止血法
抬高出血的肢体
减缓血液流速
应急止血
屈肢加垫止血法
主要用于无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四肢出血的止血方法
填塞止血法
先可用明胶海绵填入伤口
后用大块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止血带止血法
主要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
如能用其它方法止血,就不要用此法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
上肢位置
上臂的上1/3处
(中1/3处易造成桡神经损伤)
下肢位置
下肢在大腿的中下1/3的交界处
止血带使用方法
橡皮止血带
使用压力以阻断肢体远端动脉搏动为宜
止血带使用方法
成人需使用充气止血带
上肢维持压力40kPa(300mmHg)
下肢维持压力66.7kPa(500mmHg)
止血带系於伤口上端,不可过紧或过松
止血带不可直接缠绕於皮肤, 应垫以布片或棉花
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
伤票上要填明止血带使用时间
暴露止血带,不可以任何物体覆盖或包扎
嘱咐护送者,遇有医护人员时,告知有止血带
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止血技术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纱布块5块、手套2付、动脉止血带1条、止血标记卡1张、笔1支。
2、评估现场环境: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3、表明身份、安慰伤者,戴乳胶手套。
包扎
Dressing
保护创面
压迫止血
骨折固定
用药及减轻疼痛的作用
包扎目的
包扎
包扎用物
绷带,三角巾,多头带,丁字带
包扎方法
绷带和三角巾包扎法
包扎技术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绷带2卷、三角巾4卷、纱布块5块、手套2付、敷料尖刀1把。
2、评估现场环境: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3、表明身份、安慰伤者,戴乳胶手套。
用三角巾等简便器材进行包扎,可以减少感染,为进一步抢救伤员创造条件
固定
Fixation
目的
减轻痛苦
减少并发症
方便转运
固定适应症
骨折
关节严重损伤
肢体挤压
大面积软组织损伤
固定材料
木制夹板
充气夹板
钢丝夹板
可塑性夹板
其他制品
固定方法
脊柱骨折固定方法
骨盆骨折固定方法
固定方法
上肢骨折固定
固定方法
上肢骨折固定
固定方法
上肢骨折固定
固定方法
下肢骨折固定
固定的注意事项
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 如心肺复苏,抢救休克
先止血包扎,然后才是固定
固定是防止骨折断端移位,而不是复位.
受伤部位出现畸形, 不可随便矫正拉直
固定的注意事项
选择固定材料应长短,宽窄适宜
固定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
用夹板固定时,先固定骨折下部,以防充血
固定时应轻巧、牢靠、松紧适度
骨折急救处理
应用适当副木来固定
用夹板固定患处相邻两端关节
无夹板时,以硬板、竹板或折叠的报纸代替
露出肢体末端,便於观察血液循环
骨折急救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