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籍医书】杂病心法要诀.doc

发布:2016-03-04约5.59万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篇名杂病心法要诀 书名:杂病心法要诀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卷一 篇名中风总括 属性: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当分中络 经腑脏,更审虚实寒热痰,脱证撒手为脾绝,开口眼合是心肝,遗尿肾绝鼾声肺,闭证握 固紧牙关,初以通关先取嚏,痰壅不下吐为先。 【注】风,谓虚邪,贼风从外而中伤人四肢躯体,故名曰中风,痰火,谓痰火从内而 发,病患心主之官,故名曰痰火。体中风邪,轻则顽麻不仁,重则瘫痪不用。心病痰火,轻 则舌强难语,重则痰壅神昏。此证或内或外,单病轻,兼病重,当细辨其中络。中经,中 腑,中脏,及中经络兼中腑脏。并细审其兼虚、兼实、兼寒、兼热、兼痰,与夫脱证、闭 证之浅深缓急而治之,凡国中宜先用通关散取嚏,有嚏可治,无嚏多死。口噤者,用开 关散,擦牙软之,痰涎壅盛,用诸吐法涌之。若口噤不开,汤药不能下咽者,则将应服之 药,随引调如面茶,含在不病患口内,用苇管或笔管插入病患鼻孔,使气连药吹之,其 药自能入咽。不可用金器撬之,恐伤齿也。 【按】中风一证,分中血脉、中腑、中脏,始自李东垣,中血脉者,大秦艽汤;中腑者, 小续命汤;中脏者,三化汤。然从未见有三化汤中脏之证,惟《金匮》书中分为四证∶曰 络、曰经、曰腑、曰脏,其说最为的当,可为后世法。盖口眼 斜,肌肤不仁,邪在络 也;左右不遂,筋骨不用,邪在经也;昏不识人,便尿阻隔,邪在腑也;神昏不语,唇 缓涎出,邪在脏也。学人细阅诸家之论,自知不谬云尔。 目录卷一 篇名中风死候 属性:寸口脉平卒中死,生气独绝暴脱之,五脏几息呼吸泯,譬如堕溺岂能期。脉来一息 七八至,不大不小尚能医,大小浮昼沉夜死,脉绝不至死何疑。脱证并见皆死候,摇头上 窜气长嘘,喘汗如油痰拽锯,肉脱筋痛发枯直。 【注】寸口脉平,谓寸、关、尺脉俱平之人,忽然卒中而死者,皆因中邪太甚,闭塞 九窍天真之气,不能与人之生气相通,则独绝于内也。譬如堕跌溺水,岂能预期其死耶! 脉来一息七、八至者,不大不小虽困可治。若大而无伦,小而如纤,浮主昼死,沉主夜死, 不可治也。五脏脱证,若三脏,四脏并见,及摇头上窜等证,皆死候也。 \x通关散 开关散 熏鼻法 解语法\x 通关星皂细荷半,开关乌梅冰片南,巴油纸皂烟熏鼻,龟尿舌下点难言。 【注】通关散∶南星、皂角、细辛、薄荷、生半夏为末。吹鼻有嚏可治。开关散∶乌梅 肉、冰片、生南星为末,擦牙,其噤可开。巴豆油纸卷皂角末,烧烟熏入鼻内,人事自省。 取龟尿点在舌下,言语自易。 \x三圣散 瓜蒂散 全蝎散 五元散 巴矾丸\x 无汗吐宜防藜蒂,有汗瓜蒂入蝎全,重剂藜豆矾皂胆,痰壅吐以巴矾丸。 【注】痰涎壅盛,无汗表实,用三圣散,即防风、藜芦、瓜蒂吐之。有汗里实,用瓜 蒂散,即瓜蒂、赤小豆,或用全蝎散,即瓜蒂散加全蝎吐之。此皆吐之轻剂也,甚则用 五元散,乃藜芦、赤小豆,白矾、皂角、胆矾、巴矾丸,即巴豆,枯白矾吐之。 \x乌药顺气散\x 乌药顺气实中络, 斜顽麻风注疼,麻黄枳桔乌蚕共,白芷干姜陈草芎。 【注】实中络,谓风邪中络之人,形气实者也。 斜,口眼歪斜也。顽麻,肌肤麻木 也。风注疼,风气攻注骨节疼也。是方麻黄、枳壳、桔梗、乌药、僵蚕、白芷、陈皮、干 姜、甘草、川芎也。 \x大秦艽汤\x 大秦艽汤虚中络, 斜偏废减参珍,秦艽生地石膏共,羌独防芷细辛芩。 【注】虚中络,谓风邪中络之人,形气虚 者也。偏废,谓半身不遂也。减参珍,谓八珍汤减去人参,加入秦艽、生地。石膏。羌 活、独活、白芷、防风、细辛、黄芩也。偏废是中经之证,而亦可治之者,以此方能养 血荣筋,为久病风人调理之剂。 \x换骨丹\x 中经气实宜换骨, 斜瘫痪芷芎防,冰麝朱香槐苦味,仙人麻首蔓苍桑。 【注】中经气实,谓风邪中经之人,形气实也。瘫,左不用也;痪,右不用也。换骨 丹∶白芷、川芎,防风、冰片、麝香、朱砂、木香、槐角、苦参、五味子,葳灵仙、人参、 麻黄膏、何首乌、蔓荆子、苍术、桑皮也,麻黄膏者,以麻黄熬成膏,和煎药为丸,朱砂 滚衣也。 \x小续命汤\x 小续命汤虚经络,八风五痹总能全,麻杏桂芍通营卫,参草归芎气血宣,风淫防风 湿淫己,黄芩热淫附子寒,春夏石膏知母入,秋冬桂附倍加添。 【注】虚经络,谓风邪中经。中络之人,形气虚也,八风,谓八方之邪风中人为病也。 五痹,详见痹门要诀中。 \x黄 五物汤\x 黄 五物虚经络,偏废虚风无力瘫,心 清语謇因舌软,舌强神浊是火痰,补卫黄 起不用,益营芍桂枣姜煎,左加当归下牛膝, 筋瓜骨虎附经添。 【注】黄 五物汤,治因虚召风,中人经络而病半身不遂者。然审其人若舌强难言,神 气不清,则是痰火为病,不宜此方,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