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ppt

发布:2017-03-16约6.54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 探索与实践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一、系统改革学校课程结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范围,建立保障 一、系统改革学校课程结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范围,建立保障 一、系统改革学校课程结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范围,建立保障 一、系统改革学校课程结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范围,建立保障 一、系统改革学校课程结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范围,建立保障 一、系统改革学校课程结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范围,建立保障 二、构建三级课题开发建设体系,实施活动课题的序列化 二、构建三级课题开发建设体系,实施活动课题的序列化 二、构建三级课题开发建设体系,实施活动课题的序列化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管理,完善活动课激励评价机制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管理,完善活动课激励评价机制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管理,完善活动课激励评价机制 四、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果及今后的展望 四、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果及今后的展望 四、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果及今后的展望 主题二:蜀文化探究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目标(略) 二、综合实践活动重点(略)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 1、参观杜甫草堂,收集有关杜甫的古诗、生平,故事等资料。 2、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认识杜甫的后世影响与现实意义。 3、学习写作解说词,并进行评比。现场优秀解说员评比。 4、杜甫诗词积累抢答、朗诵、诗配画、观后感比赛。 5、走进武侯祠、金沙遗址、三星堆等古蜀遗址收集文史资料。 6、收集三国人物、故事;三国时代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服饰等物品以及三国时代有哪些发明创造。 7、收集成都与三国有关的地名、街名、饮食名、饮食店名及其传说,如:武侯祠、桓侯巷、黄忠小区、张飞庙、洗面桥。 8、收集与三国有关的纪念邮票、火花、明信片等。 9、收集三国题材的戏曲、音乐,如京剧、川剧的三国脸谱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准备:(略) 五、活动过程(略) * * * * 基本概况 学校是2003年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将具有70余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示范校,双流中学的初中部整体分离出来建立的现代化股份制学校。目前有教学班64个,学生3200余人,教职工280名。 省市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师德百佳以及县级各类名优教师等殊荣共计168人次。 校长高志文先生是四川省特级教师、省教育督导团专家,曾任双流中学校长、双流县教育局长。 成都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中国名牌学校、全国学校管理创新品牌学校、成都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殊荣,2010年被英国政府文化教育交流协会授予中英国际交流大奖(ISA奖)。 办学理念、目标、模式 办学理念:“人本化、规范化、现代化、创新化” 。 办学目标: “把学校办成理念先进,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素质教育成果突出,在省市有较大影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典型优质教育学校” 特色模式: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重点选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开展课程改革。 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改革是促进学生既全面发展,又富有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建设学校文化、培育教育特色,提升办学品位的主要途径。 问题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轮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其实施主体是学校,课程落脚点在师生。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学校拿出多少课时来开课? 2、开课的师资从何而来? 3、学校如何开发建设和管理课程? 4、如何评价课程质量? 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下: 学 校 课 程 结 构 周一至周五分学科校内小课题学习 周六外出几科综合的大型课题学习 兴趣特长类的社团活动、小组研究性学习 学生分散进行的社区服务、职业体验、劳动技术 班级集体参加的课题探究性学习 国家基础课程(占总课时的75%) 选修课(占总课时5%) 综合实践活动课(占总课时的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目标具体化为: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扩展和综合应用,让学生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在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加深体验;促进学生认识并努力探究解决一些社会和自然的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1、社区服务、职业体验: 主要是促进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