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重点精缩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 级(知识题)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三级技能p35)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1、该求助者的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引起的;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由于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心理冲突属于常形。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没有泛化。5、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6、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三级技能p39)诊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1、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2、按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4、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已经泛化。5、症状表现:主要心理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躯体症状是: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6、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影响了社会功能,有回避出现。
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三级技能P5—6)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三级技能P12—13)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3、避免多重问题。4、避免修饰性反问。5、避免责备性问题。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三级技能P13)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三级技能P13)
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三级技能P25—26)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三级技能P52)1、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2、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3、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4、建立与维护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任务。5、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6、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三级技能P63—64)咨询师正确理解、使用共情,需在咨询中理解和掌握的要点: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3、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7、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三级技能P68—80)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
显示全部